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种植

双唑草酮除草剂弊端(双唑草酮怎么样)

教会网 2023-07-05



  双唑草腈(pyraclonil)作为水稻田除草剂,最初系德国先令公司(现为拜耳公司)发现的具有吡唑并吡啶环的新颖结构化合物,并于1992年10月12日申请专利(WO9408999)。双唑草腈为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是一种触杀型除草剂,通过植物神经中原卟啉原氧化酶积聚发挥药效作用,能有效抑制各类杂草、稗草、阔叶杂草和莎草以及耐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杂草。用于水稻田对稗草和同时发生的一年生具芒碎米莎草科萤蔺、牛毛毡,阔叶杂草车前状雨久花、陌上菜,以及多年的野慈菇、荸荠等杂草有很高的活性。

  双唑草腈理化性质  双唑草腈原药为白色固体,熔点93.1~94.6℃,沸点263℃附近分解,闪点283.916℃,密度1.325 g/cm3,蒸气压(25℃)1.9×10-7Pa,辛醇-水分配系数(20℃,pH7)1.61,土壤吸附系数Koc(25℃)161~362。  水中溶解度(20℃):50.1mg/L,有机溶剂中溶解度(20℃):甲醇102g/L,乙酸丁酯158g/L,丙酮和三氯甲烷均>500g/L。稳定性:避光常温贮存条件下稳定,在pH5.0~9.0时不发生水解。光解不稳定。  双唑草腈对人畜及鱼贝类十分安全,蒸气压低,在水田土壤中半衰期为6d,故对环境安全。双唑草腈对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979 mg/kg,对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127 mg/kg;对雌、雄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2000 mg/kg。对鲤鱼LC50>28 mg/L(96 h),对大型溞蚤EC50为16.3mg/L(48 h),对水生生物十分安全。  双唑草腈的剂型主要有1.8%和2%颗粒剂(GR)及1.8%双唑草腈水分散粒剂(WG)和可湿粉剂外,还研发了分别与磺酰脲类、吡唑特、溴丁酰草胺和双环磺草酮等多种除草剂的混配制剂,以充分发挥双唑草腈更多、更大的作用。

  双唑草腈除草剂作用机理  双唑草腈为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在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中都含有原卟啉原氧化酶,它在分子氧的条件下能催化原卟啉原IX生成原卟啉IX;原卟啉原氧化酶是四吡咯生物合成中最后一个普通酶,主要合成亚铁血红素和叶绿素。在植物体内,原卟啉原氧化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原卟啉原氧化酶是触杀性除草剂,主要通过抑制植物色素合成达到除草目的,在土壤的残留期短,对后茬作物无药害。  双唑草腈施药后可以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的活性,会导致原卟啉原IX的积累,之后从叶绿体进入到细胞质,迅速氧化为原卟啉IX,由于原卟啉IX不能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Mg和Fe的螯合物相互作用,所以它不能在叶绿素和血红素合成途径中发挥作用;光和氧的作用下,原卟啉IX产生单线态氧,加速细胞膜的每一次氧化,最终导致致命的细胞损伤。  双唑草腈在水稻与杂草之间有不同的选择性(没有明显选择性,将导致有效除草剂不能商品化),此选择性与两者对药剂的吸收量,药剂在两者的渗透性、代谢和分解能力、作用点及反应强度不同等因素有关。双唑草腈通过杂草根部和叶基部位吸收药剂,致使植物神经中原卟啉原氧化酶积聚发挥药效作用。药剂处理后的杂草会出现叶片卷曲、黄花、枯萎等症状,随后杂草因干枯而死亡。

双唑草酮除草剂弊端(双唑草酮怎么样)

  双唑草腈除草剂特点  一般在水稻田稗草发生初期用双唑草腈进行处理可有效进行防除,同时对多种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也有效。此外,该除草剂对一些对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抗性的杂草也有很好的效果。其应用特性为:  (1)杀草谱广,防效好。据日本八洲化学工业公司1999—2007年试验所得到的双唑草腈杀草谱如下:试验条件,室内、灌水、无渗水;处理时间,杂草发生始期;用药量200 g a.ihttps://www.gengzhongbang.com/hm2;处理后28~60d调查。对防除一年生杂草,如凹头苋、稗子、鸭舌草、陌上菜类、节节草、沟繁缕、萤蔺、紫水苋菜、鳢肠、狼把草、田皂角等防效均在90%~100%。防除多年生杂草如水莎草、眼子菜、荸荠等防效均在80%~90%,防除扁杆藨草、矮慈姑、野慈姑等防效均在90%~100%,防除日本藨草和假稻防效在60%~70%,防除稻状秕壳草和双穗雀稗防效在70%~80%。对磺酰脲类抗性杂草,如萤蔺、鸭舌草、陌上菜、雨久花、存疑母草、狭叶母草、白花水八角、窄叶泽泻,其他类:青苹等防效在90%~100%。  (2)对野慈姑有特效。药剂对水层以下或10cm左右的野慈姑的球茎、植株有很好的防效,继续使用可以减少野慈姑发生的基数。  (3)杀草作用迅速。双唑草腈属于PPO抑制剂,通过杂草根部和叶基部位吸收药剂,致使植物神经中原卟啉原氧化酶积聚发挥药效作用。一般药剂处理后3~7d,杂草即呈现枯萎症状,随后因干枯在10~14d内死亡。  (4)使用方便。双唑草腈主要剂型产品为颗粒剂,可直接在田间撤施,使用方便,且省工省力。  (5)安全性高。水稻田插秧返青后即可使用,对水稻十分安全。且对种植后茬作物如小麦、油菜和小白菜安全。  (6)复配和混用可提高杀草药效。如当与苄草隆、双环磺草酮、丙嗪嘧磺隆、吡草酮、吡唑特、呋喃磺草酮、噁嗪草酮、溴丁酰草胺、苄嘧磺隆等复配的二元或三元甚至四元产品,可扩大防除谱,同时提高药效。在稗草大量发生时,与丙草胺、丁草胺、苯噻酰草胺等混用可提高杀草效果。

  双唑草腈除草剂用法用量  (1)马国兰等研究表明:双唑草腈对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稗草、阔叶杂草鸭舌草均有很好的除草活性。在室内试验中,该药剂对稻田稗草和鸭舌草的ED50分别为11.50g/hm2和8.22g/hm2,均高于对照药剂丙草胺对稻田稗草和鸭舌草的活性;双唑草腈在3种水稻和稗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4.15、3.44和3.73,高于对照药剂丙草胺。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014年田间试验,1.8%双唑草腈颗粒剂108 g/hm2处理20d后对鸭舌草防效稍差(91.8%)外,1.8%双唑草腈颗粒剂162、216和324 g/hm2处理,对稗草、鸭舌草、节节草及异型莎草的株防效均在98%以上。药后40d对稗草、鸭舌草、节节草及异型莎草的株防效均为100%,表现出优异特性。  2015年田间试验,1.8%双唑草腈颗粒剂162、216和324g/hm2处理,在药后20d对稗草、鸭舌草、节节草及异型莎草的株防效均为100%。与对照药剂80%丙炔噁草酮可湿性粉剂和50%丙草胺乳油的防效差异不显著。药后40d,1.8%双唑草腈颗粒剂162、216和324g/hm2处理对稗草、鸭舌草、节节草及异型莎草的防效仍在99%以上,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  采用1.8%双唑草腈颗粒剂162、216和324g/hm2处理后,试验过程中各处理的水稻生长一致,未出现变色(包括褪绿、黄花、白化、锈斑等)、萎缩及畸形等症状。各处理下3种后茬作物为小麦、油菜和小白菜植株出苗整齐,出苗期一致,叶色,长势均正常,未观察到药害症状。因此,双唑草腈对水稻以及三种主要后茬作物小麦、油菜和小白菜是安全的。  (2)徐蓬等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验证了2%双唑草腈颗粒剂(GR)对机插秧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秧水稻移栽后12 d,2%双唑草腈GR 600 g/667 m2及其以上剂量,撒施处理对机插秧田稗属杂草、千金子、鸭舌草、耳叶水苋、鳢肠、异型莎草等杂草的株数防效和鲜重质量防效优于机插秧稻田常规2次封闭施药处理(移栽前3d,50%苯噻·苄WP 70 g/667 m2毒土撒施+移栽后12d 50%丙·苄WP 80 g/667 m2毒土撒施),且对水稻安全。水稻移栽后12d 2%双唑草腈GR 600 g/667 m2撒施处理1次用药,可有效控制机插秧稻田稗属杂草、千金子、鸭舌草、耳叶水苋、鳢肠、异型莎草等杂草,具有节约成本和减少药量的综合效益,且对水稻安全,在机插秧稻田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3)徐蓬通过室内生测研究了双唑草腈对稻田主要杂草的生物活性及对不同类型水稻的安全性;田间小区试验、示范验证其对机插秧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对水稻的安全性,明确水稻田双唑草腈的应用技术。

双唑草酮除草剂弊端(双唑草酮怎么样)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