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女人说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教会网 2022-10-17

四大皆空通俗点讲是什么意思四大皆空的含义

1、四大皆空通俗点讲是指道空、天空、地空、人空。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其实《道德经》里面给出来标准答案。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女人说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2、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

“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印度古代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称为四大。)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谓地、水、火、风四种物体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态,不相紊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

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则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

扩展资料:

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轮回生死。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则是指物态的现象,并非根本元素。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然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

而“四大皆空”也有指地、火、风、水四种毁灭世界的方式。使之空无一物,即非常直观的告诉世人现存的物质也是会被“四大”所空,也就是指宇宙万有均无实体的真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的通俗解释

四大皆空是一个汉语成语,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道空、天空、地空、人空。四大是《道德经》里面给出来标准答案。“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出自《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我们要想理解佛陀说话的意思,必须依照佛经的原文去理解。如果失去了佛经原文的依傍,就很难知道佛陀所指的具体涵义。《圆觉经》云:“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聚集,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我们身体是由这四大构成,同时也具备各种因缘。这些因缘的聚合,都是因为我们有了各种造化。所有造化的来源,都是因为我们的“心”。所以佛说“一切唯心造。”

四大皆空的意思,其实是要告诉我们,对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不能去执著任何东西。执著于任何东西,都可能造成使人修不成。因为这四大都是无常的,变幻的。所以,要做到无我,也就是这四大里面,并没有“我”的存在。这才是四大皆空的真实涵义。

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何为“四大”?

“四大皆空”,空在哪四个大呢?不懂佛法的人,会脱口而出:“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 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 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着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则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 佛教所讲的四大,也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从大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轮回生死了。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象,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虽把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是实有的。不过,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论,而是多元论,因为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 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时,我们由于五蕴的提出,证明佛教不是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进一步讲五蕴皆空的。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为主,而是以识蕴为主,至于受、想、行的三蕴,也是识蕴的陪衬,乃是用来显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广而且大的。

四大皆空是指什么 怎么理解四大皆空的意思

1、四大皆空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ì dà jiē kōng,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道空、天空、地空、人空。

2、成语出处:

(1)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译《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2)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五回:“一心无挂,四大皆空。空苦苦,气化清风形归土。”

(3)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胞胎浑沌,四大皆空,没甚姓名(出家后,不姓在家姓,法名姓:释)。她信奉佛教,自觉心无牵挂。”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