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侵染性病害(怎样预防侵害)
今天给各位分享怎么预防侵染性病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怎样预防侵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教会网www.xtdec.com,现在开始吧!
果品怎样预防侵染病害?
在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果品受微生物侵染而造成的病害。主要有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按侵染途径可大致分为2类:①发芽孢子由果实皮孔甚至角质层侵入果实,病原菌为真寄生菌,所造成的病害有苹果炭疽病,轮纹病等。②发芽孢子由伤口侵入果实,病原菌为伤部寄生菌,所造成的病害有青霉病,柑橘的青、绿霉病,苹果、梨的褐腐病等。
青霉病
又称水烂,是苹果、梨、葡萄、柑橘等多种水果在贮藏期最常见为害最重的传染性病害。苹果青霉病,病原(Penicillium expansum Link)属于子囊菌纲曲霉目青霉属,病果上有霉状物的病菌孢子囊及分生抱子,分生孢子念珠状串生,球形或椭圆形,单孢,无色,3.0~3.5×3.5~4.2微米,孢子成团时呈绿色或青绿色,故称青霉病。果实发病主要由伤口(刺伤、碰压伤、其他病斑等)侵染。在苹果上,发病部位先局部腐烂,极湿软,表面黄白色,条件适合时发展迅速,发病后10余天全果腐烂,并释放出特殊的霉味。空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出现孢子块,呈青绿色,最后变成青灰色。分生孢子呈粉状,易被风吹散,散落到其他果实上。青霉、绿霉病是柑橘的主要病害,在柑橘上的青霉病,病原为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柑橘绿霉病的病原为Penicillium digitatum Sacc.,均与苹果青霉病同属,两种病害侵染过程和表现症状十分相似,初期为水渍状褐色圆形病斑,在较高温度下,病斑很快增大,果皮变软腐烂,当病斑达3厘米左右时,其上长出白色菌丝,然后长出分生抱子变成青绿色,最后全果腐烂。在适宜发病条件下,从开始发病到全果腐烂只需1~2个星期,腐烂果内有特殊的霉味。分生抱子落到伤口上便迅速发芽,侵入果肉,菌丝分泌毒素杀死果肉细胞,同时产生一些水解酶,使连接细胞的果胶物质不断水解,造成细胞离解,果实中其他物质也都发生了水解或软化,由于细胞组织被氧化,使果肉变褐。在窖温较高时,传染很快,在较低温下发病很少。青、绿霉病的区分见表。
腐烂采与包米纸粘连腐烂采与包采纸小粘连粘着力散发出芳香气味.近嗅闷人果腐时散发出霉臭气味气味较快,21?27°C下造成全果腐烂需6?7天较慢,21?27°C下造成全果腐烂需14?15天果腐速度水渍状软腐部分的边缘不明显,不整齐,范围较宽围较窄水渍状软腐部分的边缘明显,整齐,柔软,范软腐边缘粘糊状,较宽,约8?15毫米粉状,很窄,-般仅1?3毫米白色菌丝环绿色,仅在采皮表面形成,菌落表面有皱褶青色,在果皮外丧形成,后期亦可在果皮内形成,阐落表面允皱褶分生孢子状绿霉病青霉病
褐腐病
苹果、梨、桃等在贮藏期间发生的重要侵染性病害之一,病原菌分有性世代(Sclerotinia frucfigena Aderh.)和无性世代(Monilia frucfigena Pers.)。病菌大多从伤口侵入,也能从果皮侵入,病果与健全果接触能使健全果染病。在苹果上,初发病时,果面上出现浅褐色软腐状小斑,随后迅速向四周扩散,使健全果腐烂。病果果肉松软,呈海绵状,略有弹性。病斑扩大后,常由病部中心侵染点起,逐渐形成灰白色的绒球状分生抱子层,呈同心轮纹状排列,也有散生。此病发展迅速,在适宜条件下果实染病后几天之内就会全部腐烂。
苹果炭疽病
亦称苦腐病,是世界苹果产区危害果实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的子囊阶段称为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Spauld.et Sch.,无性阶段为Gloeosporium fructigenum Berk.。病原抱子发芽后可自皮孔或角质层侵入果肉,多在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初发病时,果肉出现淡褐色小圆斑,后逐渐扩大,呈褐色或深褐色,果肉软腐下陷,病组织味甚苦,病斑表面呈明显的或不大明显深浅交错的同心轮纹,当病斑扩大到直径约1厘米时,在病斑中心出现隆起的小粒点,初呈褐色,后变黑色的分生孢子盘,呈同心轮纹状排列,黑色粒点很快突破表皮,当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粘液(分生孢子团),病斑再扩大,可使果实的1/3~1/2烂掉。当晚秋染病时,因受低温限制,病斑表现为红色小斑点,中心有一暗褐色小点。
梨轮纹病
此病主要在成熟期和贮藏期发病。轮纹病的病菌为子囊菌纲、座囊菌目、囊孢菌属的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无性世代为半知菌纲、球壳菌目、大茎点属的Mocrophoma kauatsukai Hara。病原菌自果树落花后2~3个星期开始侵染果实。随着果实的不断增大,侵染力逐渐下降。病原菌以分生孢子从果实的皮孔中侵入后,长期潜伏,待果实成熟或贮藏时发病。果实发病时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浸状褐色小斑点,病斑很快扩大,呈暗红色或褐色深浅不同的同心轮纹状。随着病斑的扩大,果实很快软化,并流出茶褐色汁液,散发出酸腐味。此病危害果实,也危害枝干。除梨外也危害苹果。
贮藏期间的侵染病害大多是在果园或采收包装运输中感染的,在贮藏期遇适宜条件即发病,发病程度取决于诸多因素,主要是病原体的多少,果实的抗病能力,健全状况和贮藏条件。因此,必须采取加强果园管理,生产不携带潜伏病菌的耐藏果实;在采收、分级、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止各种机械损伤;及时清除包装贮藏场所的病果、腐烂果,尽量减少和消灭病原体或孢子;果品入贮前可采取适当的化学防腐处理(见果品化学处理),并创造良好的贮藏条件等综合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浸染性病害及防治
1.浸染性病害的种类
真菌性病害:借助风、雨、昆虫或花卉的种苗传播,通过花卉茎叶表面的气孔、皮孔及伤口进入花卉体内引起病症,在生病部位上出现白粉、锈粉、煤粉状污斑、腐烂、枯萎、畸形等症状,例如月季黑斑病、白粉病、菊花褐斑病、芍药红斑病、兰花炭疽病等。
细菌性病害:借助雨水、流水、昆虫、土壤、花卉的种苗和病株残体等传播,从植物体气孔、皮孔、水孔、蜜腺及各种伤口浸入花卉体内。主要病状为斑点、溃疡、萎蔫、畸形等。
病毒性病害:主要通过刺吸式昆虫,如蚜虫、叶蝉、粉虱等传播,其次是通过土壤中的线虫和真菌、种子和花粉等途径传染。表现为花叶、花瓣碎色、畸形,像变叶木病毒、郁金香病毒等。
线虫病害:线虫是一种低等动物,常寄生在花木根部或叶片上,影响花木生长。
2.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由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称为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花卉病害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病害,占花卉病害90%左右。花卉真菌性病害一般都具有明显的病症,如粉状物(白粉等)、霉状物(黑霉、灰霉、青霉、绿霉等)、锈状物、颗粒状物、丝状物、核状物等。
常见的花卉真菌性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锈病、立枯病、猝倒病、黑斑病、褐斑病、煤污病、根腐病等多种。
(1)白粉病:主要危害月季、玫瑰、蔷薇、梅花、牡丹、芍药、金盏菊、百日菊、非洲菊、菊花、大丽花、八仙花、木芙蓉、紫薇、秋海棠、倒挂金钟、瓜叶菊、凤仙花、非洲菊等花卉。
多发生在嫩芽、嫩叶、嫩梢、花蕾和花梗上。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褐绿斑点,以后逐渐变成白色粉斑,如覆盖着一层白色粉状物,后期变成灰色。受害后植株矮小、嫩梢弯曲,叶片凹凸不平,花少而小或不能开放或花姿畸形,严重时叶片蜷缩、干枯,甚至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施肥,氮肥不宜施用太多,盆花不可放置过密,保持空气流通,盆土干湿得当。②及时清除病源,摘去有病叶片。③发病初期,喷洒25%锈粉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稀释液或15%锈粉宁1000~2000倍液,25天左右喷药1次,也可以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2)炭疽病:主要危害兰花、君子兰、白兰、茶花、玉兰、梅花、米兰、无花果、橡皮树、棕榈、蔷薇类、仙客来、仙人掌类、牡丹、芍药、八仙花、万年青、广玉兰、茉莉、金橘、含笑、木棉、鸡冠花、石竹、大花萱草、金盏菊、冬珊瑚、榔榆、鱼尾葵等多种花卉。
多发生在叶片、茎、嫩梢、花蕾、果实等部位。大多数花卉受病菌浸染后,从叶尖和叶边缘开始发病,在叶面上出现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多呈紫褐色或暗褐色,中央为淡褐色或灰白色,后期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常排列成轮纹状,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保持花卉放置环境透光通风,浇水浇到根部,防止花卉淋雨水,及时去除病叶及病枝。②发病前用0.5%~1%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稀释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有较好的防护作用。③发病期间可用50%多菌灵800倍稀释喷洒,能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3)灰霉病:主要危害牡丹、芍药、仙客来、秋海棠、四季报春、翠菊、大丽花、倒挂金钟、蒲包花、大岩桐、金盏菊、天竺葵、八仙花、栀子、瓜叶菊、菊花、非洲菊、唐菖蒲、杜鹃、月季、玫瑰、茶花、一品红、鸢尾、含笑、金莲花、百合、郁金香等花卉。
灰霉病危害花卉的叶、茎、花和果实等部位。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变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色茸毛状物,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晚秋彻底清除病株残体,集中烧毁。②实行轮作或用五氯硝基苯与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均匀,每平方米用药8~10g进行土壤消毒。③选用无病株作繁殖材料,栽种前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0~15分钟。④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叶,喷洒70%托布津1000倍液,或喷洒75%百菌清800倍液防治。
(4)叶斑病:叶斑病通常从下面叶片开始,初起时,叶片表面出现淡黄色或者苍白色小斑点,或黑褐色小点,并向上蔓延,同时,斑点逐渐扩大并接连成片,病斑中央部分枯死变成灰白色或淡褐色,边缘褐色或黑色,稍有轮纹,有的叶面会出现白色的霉状物,病叶萎黄、凋落,花朵变小畸形,更严重者可导致花卉死亡。常见的有角斑、条斑、圆斑、灰斑、黑斑、褐斑等,其中危害严重、分布广泛的真菌性叶斑病,主要是黑斑病、褐斑病。
黑斑病:主要危害月季、香石竹、鸡冠花、蔷薇、玫瑰、梅花、榆叶梅、黄刺玫、夹竹桃、白兰、鱼尾葵、美人蕉等花木。
褐斑病:主要危害菊花、芍药、牡丹、榆叶梅、紫薇、一品红、贴梗海棠、杜鹃、山茶、桂花、郁金香、非洲菊、凤仙花、天竺葵、鸡冠花、月季、蜀葵、千年木等多种花木。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上盆时注意土壤消毒,杀死潜伏病菌,摆放不宜过密,注意通风透光,注意花盆底部排水良好,以增强花卉本身的抵抗力。发现病叶立即摘除并销毁,以防扩散感染。②发病严重时,应喷药防治:喷施1%的波尔多液,或75%的百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释液,或可喷洒65%可湿性代森锌粉剂500~600倍液,或50%代森铵200倍释液,或布托津200倍稀释液。喷洒叶片正反面、茎部,同时浇灌根部土壤。
(5)立枯病:它是花卉苗期的多发病,主要由土壤带菌引起。在幼苗出土20天前后最易发生。主要症状是幼苗突然腐烂、猝倒、枯死等。
防治方法:①盆播时土壤严格消毒,花盆用新的瓦盆,或旧盆洗刷干净,暴晒数日后使用,若发现个别幼苗发病,立即拔除,并喷药防护。②幼苗出土后,可喷05%硫酸亚铁或者1%波尔多液,杀灭土壤表层病菌。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每平方米用药8~12g与5kg细土拌和成药土,施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便可控制其发病。
(6)锈病:易受感染的花卉有牵牛花、向日葵、月季、鸢尾、美人蕉等。
该病为害叶片、叶柄、嫩茎,甚至花梗、萼片。发病初期,叶片的花茎上出现浅绿色小疱,然后小疱逐渐长大变为黄褐色。严重时,叶片变褐枯死,嫩茎、花梗肿胀、扭曲,当病疱布满叶片或嫩茎四周时,上部组织就萎缩死亡。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适当施磷肥和钾肥,增强花卉本身的抵抗力,及时摘除病枝病叶,集中销毁,减少病菌感染源。②发病初期,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稀释液或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喷洒,喷2~3次可控制锈病的发生与发展。③也可用1%波尔多液或50%疫霉净500倍稀释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连喷2~3次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7)煤烟病:主要危害花木的枝叶和果实,初时叶表面出现暗褐色霉斑,逐步扩大而形成黑色煤烟状霉层。不仅难看,而且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使叶片无法制造养分而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①消灭蚜虫和介壳虫,隔断传播媒介。②如已发生煤烟病,夏季可用波美0.3度石灰硫磺合剂喷洒,也可使用多菌灵或布托津溶液。
3.细菌性病害及防治
细菌性病害主要症状类型有腐烂、坏死、肿瘤、畸形和萎蔫等。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软腐病、根癌病、细菌性穿孔病、细菌性叶斑病等。
(1)细菌性软腐病:主要危害鸢尾、唐菖蒲、仙客来、马蹄莲、风信子、百合、君子兰、仙人掌、大丽花、百日草、桂竹香以及许多天南星科、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等花卉。多危害根茎、球茎、鳞茎、块根等营养器官,也有的危害叶片或茎部。通常受害部位初呈水渍状,后变成褐色,随即变为黏滑软腐状,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变成一包腐臭的浆状物,在干燥情况下病部失水呈粉状干瘪。
防治方法:①温室内应注意通风和控制湿度;注意通风、干燥。②实行轮作,避免重茬,盆栽最好每年换一次新的培养土。③发病后及时用敌克松1600~800倍液浇灌病株根际土壤或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或250mg/L的链霉素液。
(2)根癌病:主要危害梅花、樱花、菊花、月季、无花果、丁香、紫藤、大丽花、香石竹、秋海棠、天竺葵等。病菌多浸染根须部,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肿瘤初呈淡褐色,表面粗糙,柔软或作海绵状,后期颜色变深,内部组织木质化,成为坚硬的瘤状物,发病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栽种时选用无病茁木,或实行轮作,或用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70%粉剂6~8g拌细土500g,撒施于花木根际周围土表,然后翻入土中。②发病后立即切除病瘤,涂波尔多液保护伤口或用0.1%升汞水消毒。
(3)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樱花、梅花、桃、杏等叶片、枝梢和果实。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褐色水渍状、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变成深褐色或紫褐色,病斑边缘木质化,引起穿孔。
防治方法:①发病前喷65%代森锌600倍液预防。②及时清除受害部位并销毁。③发病初期喷洒50%退菌特800~1000倍液。
(4)干枯病:茎、叶、块根皆可发病,受害叶片表现凋萎,严重时全株变褐枯死。如大丽花青枯病等。
防治方法:①温室栽培应进行土壤消毒,盆栽宜用新土。②严格检疫,并用农用链霉素350~700单位毫升浸30~60分钟对繁殖材料进行消毒。③合理施肥,不可过多施用氮肥,并尽量避免连作。
4.病毒病及防治
主要危害水仙、兰花、香石竹、大丽花、菊花、郁金香、百合、非洲菊、牡丹、芍药、鸢尾、风信子、唐菖蒲、美人蕉、翠菊、凤仙花、矮牵牛、天竺葵、五色椒、紫罗兰、三色堇、一串红等多种花卉。
花叶病毒病症状表现为有的仅使叶片局部颜色变异,出现各种颜色的斑块或条纹,或对叶片形状稍有影响,产生轻微畸变,但对整个植株的影响不大,因而无须防治,反倒可保留观赏,如变叶木、撒金一叶兰等。也有的轻则使叶片变小、皱缩,出现黄白与深绿相间的斑点或条纹,花朵变小,出现不规则碎锦花纹。严重时会使植株矮小并提前枯萎,则须防治。
防治方法:①选用耐病或抗病品种,这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途径。②严格挑选无毒繁殖材料。③应用组培法,培养和繁殖无病毒苗进行栽培。④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合理施肥与浇水,促进花卉生长健壮,可以减轻病毒病为害。⑤适期喷洒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消灭蚜虫、叶蝉、粉虱等传毒昆虫。⑥用5%蓖麻油、玉米油乳剂250倍液对紫罗兰花叶病有一定防治效果。
花卉的侵染性病害要怎样防治?
防治方法:不同真菌不同处理。
第一种,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褐斑病、叶斑病、灰霉病等病害:一是合理施肥与浇水,注意通风透光,平时浇水过多过勤、或雨后积水或盆底孔洞排水不畅,以及土质不佳和久不翻盆换土等等。二是早春或深秋清除枯枝落叶并及时剪除病枝、叶烧毁;三是预防时可喷洒65%代森锌600倍液保护;四是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500倍~6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800倍液。
第二种,煤烟病:一是发病后用清水擦洗患病枝叶和喷洒50%多菌灵500倍~800倍液,二是避免积水。
第三种,锈病:除可采用上述方法外,发病后还可喷洒97%敌锈钠250倍~300倍液,或25%粉锈宁1500~2500倍液。
第四种,白绢病、菌核病:一是使用1%福尔马林液或用70%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约用五氯硝基苯5克~8克/平方米,拌30倍细土施入土中;二是选用无病种苗或栽植前用70%托布津500倍液浸泡10分钟;三是浇水要合理,避免积水。
第五种,立枯病、根腐病:一是土壤消毒,用1%福尔马林处理土壤或将培养土放锅内蒸1小时;二是避免积水;三是发病初期用50%代森铵300倍~400倍液浇灌根际,用药液2~4公斤/平方米。
花卉上发生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炭疽病怎样防治?
由炭疽菌侵染引起,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和茎部在环境温度高于20℃相对湿度在75%以上时容易感病开始时,叶尖和叶缘出现水渍状褐色圆斑,后期形成不规则病斑,焦黄色,有许多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黑脱落
防治方法:①保持好环境卫生,通风透光,将病叶及时摘除并烧毁②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连续3~4次即可
怎么预防侵染性病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怎样预防侵害、怎么预防侵染性病害的信息别忘了在教会网www.xtdec.com进行查找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