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光鉴铭文有多少字(吴王光鉴 铭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吴王光鉴铭文有多少字,以及吴王光鉴 铭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教会网www.xtdec.com喔。
美好的一天,嫁女陪冰箱风俗何时出现的
说到嫁妆,大家都知道,这是娘家给出嫁闺女的一笔物质财富。
那何时开始陪冰箱的?别说30年前啊,很有历史的。考古发现证实,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已出现了,令人非常意外。这篇文章就来说这事情。
(农村嫁女也已早陪冰箱了)
先从陪送嫁妆风俗说起。
《左传.哀公十一年》这一记载:「辕颇为司徒,赋封田以嫁公女。」这记载所说的,就是当时担任有我们现在国土资源部部长职能在内的司徒一职的鲁国大夫辕颇,他把封邑土地上所征收的赋税,用来作为鲁哀公女儿的嫁资。辕颇这马屁拍得,这在今天可是巨额行贿行为!
从这件事上可以知道,先秦时已有嫁妆一说,而且权势之家嫁女的陪嫁物,还是相当相当丰厚的。
其实在战国时,姑娘嫁人时陪送嫁妆已成为普遍的风俗,有一个考古发现说明了这现象。1986年在湖北荆门包山发现了一座战国楚墓,从中考古出土了不少文物,其中便有一只彩绘夹纻胎漆奁。考证证实,这是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一件女性梳妆用品实物。
这件文物的最珍贵之处,其实不是因为「最早」,更重要的是上面所绘的「出行图」!出行图的主题,反映了当时富家嫁女的情况:整幅画面由26个人物、2辆骖乘、2辆骈车、9只大雁、2只狗、1只猪构成,另有衬托场景的5棵大树。
这派场可宏大的,依当时的财富水平,这姑娘的娘家应该相当富有,还有地位,是个官宦之家。不过,这姑娘的嫁妆虽然相当丰厚了,但在当时还不是最高等级。先秦时,最贵重的嫁妆应该是青铜重器一类,称为「媵器」。
媵器在现古中常有发现,以簋、鼎、簠、鬲、鉴、盘、匜等食器、容器、盥器为主,都是生活中实用器我仅鲁国所出媵器,在考古中就发现了不少:灵鲁宰驷父鬲、鲁伯大父簋、鲁侯作姬翏媵鼎、鲁侯鼎、鲁侯簠、鲁侯鬲、鲁侯壶、伯驷父盘、鲁伯愈父匜、鲁少司寇盘、鲁大司徒子仲白匜,等等,都是媵器,作为嫁妆从鲁国之外的旧时封国地下发现的。
媵器上大都有铭文,确白无误地说明,这些铜器是当嫁妆的。如鲁侯作姬翏媵鼎,上有铭文:「鲁侯乍姬翏朕鼎,其万年眉寿永宝用」,这是从古牟国境内古墓中发现的,是鲁国贵族女子姬翏嫁给牟国丈夫时的陪妆。
在已发现媵器中,安徽省博物院收藏的「吴王光鉴」是最为有名的媵器之一。有关吴王光鉴的发现经过,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中已写相关文章,不再赘言,这里主要说说吴王光鉴本身的情况。
吴王光,就是大家常说的吴王阖闾,鉴体有铭文52字:「隹王五月,既字白期,吉日初庚,吴王光择其吉金,玄銧白銧,台乍叔姬寺吁宗彝荐鉴。用享用孝,眉寿无疆。往已叔姬,虔敬乃后,子孙勿忘。」
奉吴王光鉴为镇馆之宝的安徽省博物馆,有该鉴的专门文字介绍。
吴王光为其女叔姬寺吁出嫁蔡侯所作之媵器,自铭「荐鉴」。从内壁五十二字铭文看,吴王光十分重视这次吴蔡联姻,择吉日精选上好铜料来为叔姬寺吁制作宗庙祭祀用的铜鉴,最后还叮嘱叔姬寺吁恭敬自己的君主,子子孙孙都不要忘记,可谓语重深长,反映出吴蔡两国通过联姻来加强同盟关系,对于研究春秋末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虽然此鉴反映了叔姬寺吁出嫁时的无上荣耀,但荣耀的背后有一番故事——
春秋中期后,周王室衰微,战乱纷起,楚国在中原地区发展迅速,十分强大。众所周知,蔡国,只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曾被楚国灵王派军队消灭了的蔡国,两年后被准许复国时已经完全沦为楚国的附庸。
昭侯十年(公元前509年),蔡国的国君蔡昭侯朝贡楚国时,带了两件非常珍贵精美的裘皮衣和玉佩。为了表示忠心,蔡昭侯自己穿戴了其中一件皮袄和一件玉佩,并将更为精美的另一件皮袄和玉佩献给了楚王。
楚国的重臣子常也看上了蔡昭侯的皮袄和玉佩,暗示蔡昭侯送给他,但不明所以的蔡昭侯未能满足他的贪欲。这扫了子常的面子,子常在楚王面前说了很多蔡昭侯的坏话。事情急转直下,第二天蔡昭侯被软禁了,被楚国扣押了三年之久。
蔡昭侯也不知道怎么得罪了楚国,在知道自己被扣留的原因后,便把自己穿的那件裘皮衣献给了子常。子常又在楚王面前说好话,这才得以回国。
回国后,蔡昭侯越想越觉得楚国太过分了,奇耻大辱!不甘心再屈居于楚国的蔡昭侯,开始找新的盟国,寻找复仇之机会。蔡昭侯亲自出使晋国,希望联晋伐楚,一起联合攻打楚国。
但伐楚最后并没有成功。接着,蔡昭侯又把目标转向吴国。
此事记载于司马迁《史记·管蔡世家》(卷三十五):「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美裘二,献其一于昭王而自衣其一。楚相子常欲之,不与。子常谗蔡侯,留之楚三年。蔡侯知之,乃献其裘于子常;子常受之,乃言归蔡侯。蔡侯归而之晋,请与晋伐楚。」
(先秦美女,现代影视再现)
此时,正是吴楚两国争霸的关键期,吴王光十分高兴,立即同意蔡侯。吴蔡联盟发挥很大的作用,为永远进一步稳定关系,吴王光决定将女儿(或妹妹)叔姬寺吁,嫁到蔡国,走政治婚姻之路。
吴王光给叔姬寺吁送上了丰厚的嫁妆,「吴王光鉴」就是其中一件用精选的上等材料制作的青铜陪嫁品。
蔡吴联姻并不是首次,约在昭候五年时,蔡昭候曾把女儿(或妹妹)大孟姬,嫁给吴王,借机拉拢吴王。从安徽省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蔡侯盘上有铭文,证实了这段婚姻的存在。叔叔姬寺吁出嫁,或许是吴王对蔡昭侯嫁出大孟姬的回应。
到这里,网友应该清楚,吴国的青铜器为什么会出现在蔡国墓葬中了。
还要说明的是,吴王光鉴功能很实用,如可以储放食物,加了冷源冰块后,可长时间保质——在那个时代,这样的青铜器就是一个冰箱。
可见,把冰箱当嫁妆并不是现代人的首创,早有历史,在2000多年前先秦时的吴王光已这么做了。
(清朝冰箱)
(清朝冰箱)
攻痦王夫差自咋其元用是什么意思
吴王夫差剑为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前495-前473在位)时制造的青铜剑,有两件。其一出土于湖北襄
阳蔡坡12号墓中,剑首残缺,剑柄为圆筒形,剑锋锷已腐蚀.残长37厘米、宽3.5厘米,配有漆木鞘,剑身铸有篆书阴文二行10字:“攻玫(敔)王夫差自乍其元用”,出土时剑在鞘内。其二出土于河南辉县东南的战国墓区,剑身宽5厘米,全长59.1厘米,满布花纹,锋锷仍很锐利。剑身铸有篆书阴文10字:“攻痦王夫差自乍其元用”两剑刻字的内容相似。是春秋末战国初所制青铜剑的代表性制品。 夫差是吴王阖闾的儿子,于公元前495年继王位,次年击败越王勾践,继而转师北上,争霸中原。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定公盟于黄池(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编辑本段典籍记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了防范人民的反抗,“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之为钟鐻,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廷宫中”。吴越出产利剑,官方和民间所藏不知凡几,这是令秦皇十分不放心的。相传,秦始皇南巡到苏州时,听说虎丘山之下就是吴王阖闾之墓,于是下令挖掘,希望能挖出深藏于墓的利剑。不料直到坑中冒出水来,也未见剑的踪影。这就是当今苏州名胜“剑池”的由来。
编辑本段已发现的吴王夫差剑
阮元最早著录吴王夫差剑
千百年来,金石收藏家以搜寻吴越之剑作为终身梦想。就目前的材料而言,清代学者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最早著录吴王夫差剑,此剑剑身的拓本长约44厘米,圆筒状茎,窄格,剑身中部突起圆弧形脊。腊部(剑身与剑柄相交处)铸有铭文“攻吴王元差自作其夫用”2行10字。其中“夫”字与“元”字误倒。此剑最初为钱塘黄小松所藏,后为日照许印林所有,最后归潍县著名收藏家陈介祺。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对此剑的铭文有考证。《小校经阁金文拓本》和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著录同一件吴王夫差剑,腊部铸铭:“攻吴王元差自作其夫用”2行10字。形制及铭文特点与《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所收夫差剑相同。
于省吾双剑
著名古文字学家、古器物学家于省吾教授藏有稀世名剑两把,故以“双剑誃”作为室名。其中一把是吴王夫差剑,相传1935年出土于安徽寿县西门内。此剑通长58.9厘米,宽5.3厘米,圆首,圆柱状茎上有两道圆箍,剑格嵌有绿松石,饰简化兽面纹,刀锋锐利。器身有“攻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十个字的铭文。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也藏有一件剑首与剑锋残均已残缺的吴王夫差剑,但腊部的铭文“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2行10字尚在。剑的形制与上面提到的两件相似。
从废品收购站发现
此外,文物部门在废品收购站的“废铜”中,也发现两把吴王夫差剑。1965年,在山东平度县废品收购站发现一把吴王夫差剑,通长57.8厘米,宽5.8厘米,扁茎,腊部有铭文“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2行10字。现藏山东省博物馆。1976年,河南辉县百泉文物保管所从废铜中发现一把吴王夫差剑,首部已残损,残长59.1厘米,宽5厘米。器型与于省吾教授所藏相似,剑身也有“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10字的铭文。据访查,可能是1949年之前从辉县琉璃阁战国墓葬中所盗出。
挖水渠发现
1974年,安徽庐江县农民在开挖水渠时,无意发现一把吴王剑,长54厘米,无锈,有光泽,柄为椭圆柱形,上有两道箍棱;剑首已经残损;剑格较宽,上有用绿松石镶嵌的花纹;茎部较宽;中脊近格处有两行大篆铭文:“攻吴王光自作用剑□余以至克肇多功”。吴王光即吴王阖闾。春秋晚期,庐江属吴国,此地出土吴王剑并非偶然。
整修地堰而得
吴王夫差剑
无独有偶,1991年,山东邹城市农民在整修地堰时也发现一把吴王剑。剑身瘦长,锋尖,隆脊,通长60厘米,茎长9.8厘米,宽5厘米,重1000克;圆首,圆茎,双箍;有铭文“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2行10字。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的吴王剑也有几把。1976年,湖北襄阳蔡坡12号战国墓出土一把吴王夫差剑,出土时装在漆木剑鞘之中,首部已残损,残长39厘米,宽3.5厘米。圆筒状茎,腊部铸铭:“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2行10字。1991年河南洛阳中州中路战国墓出土,通长48.8厘米,宽4.2厘米,圆首,圆筒状茎,窄格。腊部铸铭2行,因锈蚀,目前仅可见“王夫差……其元用”7字,原本当有“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10字。此外,山西峙峪出土过“吴王光剑”;山西代县蒙王村出土过“吴王夫差鉴”,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过“吴王光鉴”。 以上所举的吴王夫差剑,除少数之外,大部分保存情况较差,品相不佳。1991年,香港古董店拍卖一把精美无比的吴王夫差剑,后被台湾古越阁主人王振华、王淑华购藏。此剑通长58.3厘米,铜质精良,前锋内敛,两丛有血槽。剑身中脊和刃线界划分明,制作极工。近格处有铸铭“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剑格饰兽面纹,以绿松石镶嵌。圆茎,有双箍。剑首端面以极窄而深峻的同心圆纹为饰。此剑保存完好,锋刃锐利,剑相高贵,为迄今所见夫差剑中最精美的一件,为领袖群伦的剑中极品。
吴王夫差矛、戈、剑都是什么?
1983年11月23日,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马山砖瓦厂发掘5号墓时,从出土物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件青铜铸造的矛。这是继1965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中出土越王勾践剑后的又一个重要发现。
据文献记载:周太王将王位的继承权给了季历,长子太伯、次子仲雍逐逃到东南方的梅里(今江苏无锡),并断发文身。以后,二人相继成为蛮人的首领,国号为吴。
吴国原为楚国的属国。在吴君寿梦时,国力渐强。当时,恰逢晋楚不和,两国战事不断。楚国大夫巫臣亡命晋国后,向晋国君侯献上一个“联吴攻楚”之计。晋侯采纳了这一计谋,并于公元前584年派巫臣带一队战车到了吴国,向吴人传授射法、御法和战车阵法。吴国军队掌握了这些兵法以后,战斗力增强,于是不断攻楚。吴、楚两国间连年打仗,甚至一年中打了7次仗。
寿梦死后,子诸樊继位,迁都于吴(江苏吴县)。又传了几代,阖闾继位。他重用楚国旧臣伍子胥、军事家孙武等人,于公元前506年大举伐楚。吴国军队五战五胜,大败楚军,攻入郢都。吴国在战争中夺得大量财宝,俘获了许多人口,国力更加强盛。
楚国为改变腹背受敌的困境,采用“联越攻吴”的谋略,与越国联合,一起对付吴国。越君允常得到楚国的帮助后,始称越王。允常派兵攻打吴国,吴王阖闾奋力作战。吴、越之间在常年战争中,互攻不休。允常死后,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起兵攻越,吴军大败,阖闾在战斗中受伤,不久病死。公元前495年,阖闾之子夫差即位,立志替父报仇。公元前494年,夫差发大军攻越,大胜越军。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求和,越国沦为吴国的属国。一夫差战胜勾践后,一心想着北进争霸。公元前486年,夫差准备攻伐齐国,构筑邗城今江苏江都县境内。吴人在邗城下挖深沟,通过射阳湖至末口(江苏淮安)入淮,贯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河流。次年,吴将徐承率水师从海上攻齐。公元前484年,吴国军队于艾陵(山东泰安)与齐军大战,大败齐军。
公元前482年,夫差为了北上争当霸主,挖深沟北连沂水,西接济水。这样,自吴国都城乘舟出发,一路可以从海路北上:一路可以经长江入淮河,又逾淮河达泗、沂、济三水。当年,夫差率大军抵达黄池,大会诸侯,与晋国争做盟主。不料,越军乘机攻入吴都。越国的水师自海路入淮,切断吴军归路。夫差大惊,让晋国当上盟主,自己赶回吴国,向越求和。公元前473年,夫差死,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
夫差是吴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个国王。在他主政期间,吴国的发展达到了高峰。他为了北上称霸,将长江、淮河乃至山东的泗、沂、济三水连接起来。虽耗竭民力,但南北的水上交通却从此开创了新的局面。
夫差矛全长29.5厘米,宽5.7厘米。矛的表面全布菱形几何纹。矛身中空供枘内木杆,中脊呈菱形,有血槽,两侧之刃锋利。此矛出土时虽有锈蚀,但擦去泥土,在矛身近莆处,有两行金光闪闪的错金铭文,每行4字:“吴王夫差,自乍用鳅”。按《说文》,鳅,矛也。由此可知,这是战国时期吴国有名的君主夫差自作的兵器。
除了发现铸有吴王夫差铭的矛以外,还有戈和剑。1959年在安徽省淮南市蔡家岗赵家孤堆发掘的蔡侯产墓中,曾出土铜戈一柄,其背面有两行10字铭文:“攻吴王夫差,自作其用戈”。但整理时发现,此器器主之铭曾被有意刮磨。有人这样推断,吴、蔡两国关系曾经交恶,所以蔡国得此戈后,故意将国名人名刮去。另一种可能是,此戈在越人灭吴后、被越人得到,并将国名人名刮去;以后此戈又流入蔡国,因某种原因落入蔡候产的手中,并被放人他的墓中。
流传至今的吴王夫差的铜剑,共有8柄:最早见到的传世夫差剑,是嘉庆初年(1797年)阮元、毕沅合撰的《山左金石志》中称作天水剑的那柄铜剑;后来,经容庚考释,认定10字铭文为“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
著录于《周金文存》、《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等书的兵器中,有一柄刘鹗收藏的吴王夫差剑,10字铭文与上相同。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柄同铭之剑。
1935年在安徽省寿县西门内出土一柄铸有吴王夫差的铜剑,长约58.9厘米、宽5.3厘米。剑格饰简化兽面纹,上嵌绿松石,铜质精良,至今仍相当锋利。近格处有铭文10字:“攻吴王夫差,自作元其用。”
1965年山东省平度县废品回收站征集到一柄剑,扁茎,素面。长57.7厘米、宽54厘米。有铭10字:“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据《左传·哀公十年》记载,吴大夫“徐承帅舟师,将自海人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有人提出:此剑非吴王夫差自用,而是夫差赏给徐承等将领用的。此剑在邻近莱州湾的平度发现,应与徐承率军伐齐之役有关。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1976年2月,河南省辉县百泉文物保管所从废品回收部门发现一柄吴王夫差剑,长59.1厘米、宽5厘米。剑身满布花纹,剑格镶绿松石,饰兽面纹。锋锷犀利。据了解,此剑是解放前从河南省辉县琉璃阁战国墓中被贼盗出,所铸铭文也是上述10字。现藏百泉文物保管所。
1976年在湖北襄阳蔡坡的12号墓中,有一柄铸有相同铭文的剑。此剑无花纹,已残。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1991年在河南省洛阳市东同王城内的一座战国早期墓中,出土一柄剑通长48.8厘米、宽4.2厘米。有相同铭文两行10字。现藏洛阳市博物馆。
此外,吴国的兵器还有吴文王光剑数柄及戈鉴等物。吴王光于公元前514年即位,死于公元前496年。吴王光即为文献中的阖闾,也就是吴王夫差之父。有一柄出自山西原平县峙峪村一座晋代墓中,有铭8字:“攻吴王光自作用剑”。1974年在安徽省庐江县汤池乡也发现一柄吴王光剑。1978年在安徽省南陵县三里乡的一座土墩墓中出土了一柄吴王光自作用剑。此外,在荷兰的波士顿博物馆有一柄吴王光剑。北京的国家博物馆还藏有寿县蔡昭侯墓中出土的吴王光鉴。故宫博物院藏有吴王光戈。此外还有吴季子之子逞剑等等。
毫无疑问,上面列举的吴王夫差矛、戈、剑等,仅是吴王制作的众多兵器中的一小部分。
古代兵器中,矛和戈是长兵器,它们多用于战场,或为侍卫们所用。剑作为短兵器,在近身格斗中能起到很重要的防身作用。当时上层社会中的男子,人人都要佩剑。在争奇斗富的意识支配下,佩剑成为使用者炫耀地位、财富的象征,因此剑的制作不仅要求锐利,还要精致华美。夫差作为吴国的最高统治者,这些兵器的铸造工艺更是精良,装饰也很华美,可视为吴国冶铸工艺的代表之作。
经研究,吴越两国的制剑工艺水平在列国中是最高的。剑作为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制品,对合金成分的配比有很高要求,如果合锡较多,可使剑的锋刃锐利,但脆而易断;如果含铅较高,剑的韧性加强了,不易折断,但锋刃变钝。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吴越工匠们将剑的中脊部分用含铅较高的铜铅合金,以增强其韧性;锋刃部分用含锡较高的铜锡合金,以确保铜剑的锋利。这样既确保了剑的韧性,格斗时不易折断,又使剑锷十分锋利。这种措施极富创意,充分反映了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术。
圆通罗汉系统乱收中转费,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寿县报恩寺 报恩寺座落在城内东北偶,旧名崇教禅院,或名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年。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忐观年间(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一万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淝水之战古战场 寿县地处南北冲要,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历史上这里战争频仍,公元383年的秦(前秦)晋(东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八公山麓,寿阳城下。这场战争不仅再次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有意义的历史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和可为凭吊的历史遗迹。 铜 铸 十 八 罗 汉 铜铸十八罗汉,原在县城北门内圆通寺,1962年移入报恩寺。现存15尊。这些造像体积不大(通高63—67厘米),但神情意态栩栩如生,其造型则表现出简练浑厚的特点。由像背刻字知其铸造年代为明万历三十三到三十五年(1605—1607)。1961年6月9日,安徽省文化局公布这些造像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金 棺 金棺,置于银棺内,亦头北尾南,6片黄金薄片铆合制成。长10厘米,宽3—6厘米,高4.2—7.8厘米,重91.5克。棺头亦有双扇假门,门扉装两只金丝环,门楣饰连球纹,门上方及左右侧皆伸出莲瓣形背光。棺身全为忍冬纹,内底部凸现“重佛舍利”四楷体字图案,文字俱为捶揲而成,棺内装满“舍利”。 银 棺 1977年,寿县报恩寺宋塔地宫所出,棺似船形,存放在一石涵内,头北尾南通高9—11.5厘米,盖宽8—9厘米,口宽7.4—8厘米,是用银质薄片捶揲铆接而成。棺盖饰“双龙戏珠”图,一侧饰佛子10人作缓步徐行或敲钹,似送葬祭祀式;一侧饰如来佛半卧像,身后侍立弟子10人,棺头为双扇假门,有门钉4行,每行8枚,有衔环;门前为6级台阶,两侧各立一侍者,棺尾饰一合掌坐佛于正中。 楚 大 鼎 楚大鼎,又名“大侣鼎”、“铸客鼎”。民国22年(1933年)在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约400公斤,圆口平唇、圆底、修耳、蹄足、耳饰斜方格云纹,腹饰蟠虺纹,犀首纹膝,今藏安徽省博物馆。 斗鸡台遗址 斗鸡台亦称北鸡城。遗址位于城西南15公里,寿(县)正(阳)公路北侧,邸家小郢西60米处。相传为楚王斗鸡的地方。台上台下都有近似黑陶系统的陶片分布。195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秋,曾作试掘,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遗址。 淮南王墓 淮南王墓,位于五株山南坡,即八公山东,四顶山南,合(肥)阜(阳)公路寿县段北不足百米处。墓前存有清同治八年(1869年)吴坤修楷书“汉淮南王墓”碑。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之寿县人民政府拨款依“覆斗式”原墓形重修。墓地占地2366平方米,四面筑1米高度青石护土墙,迎面镶石刻保护标志、重修墓碑记和管理规定。墓南铺筑连接合(肥)阜(阳)公路的通道,墓周人行道设有青石栏标。为寿县城北又一处引人注目的胜迹。 廉颇墓 廉颇墓,位于今寿县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约3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里许便是淮河。今日为旅游胜地。 柏家台遗址(寿州古城墙) 1985年4月,在寿(县)蔡(家岗)公路拓宽工程施工中,于今东津渡西公路边沿发现一古代建筑遗址,总面积约三千平方米,因遗址天柏家台村,故名为柏家台遗址。省、县文物研究工作者,对遗址作了发掘,发现有大型石柱础、长方形铺地灰砖和四叶纹、山字勾连纹槽形砖,凤鸟纹、树云纹圆瓦当等遗物,建筑规模宏大,器物纹饰丰富多彩。参加全国楚文化研究会的人员亦专程来此考察,引起考古界的高度重视,“认为该遗址可能是楚郢都寿春城内宫殿建筑的一部分,是楚文化考古的一大发现。” 孙公祠 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丰塘祠等。位于今安丰塘北岸,为祀孙叔敖造芍陂而建,始于何时尚未能详。 公孙祠/B孙叔敖,姓孙,名敖,字孙叔;父名孙贾,任楚国司马,后被斗越椒所害,孙叔敖避难于梦泽。虞邱相荐其贤于楚庄王,召为令尹。《史记?循吏列传》说。“孙叔敖者,楚之处土也,虞邱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为了发展生产,富国富民,他选择主要产粮区的寿春,利用南高北低、水源丰富的地理环境,修造芍陂水利,灌溉万顷,使楚国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人民得其利。据传,此举适合国情,深得人心,当地人民很早就在陂侧立祠以祭了。《水经注》“肥水”条下有记曰:“水北径孙叔敖祠下”,可见孙公祠始建日最迟也不会晚于北魏。宋王安石《安丰张令修芍陂》诗中亦有“楚相祠堂仍好在”句,明代宣阳侨郎王邦瑞《过孙叔敖祠》诗曰:“百里陂塘峙楚祠,万年伏腊动人思。爱存堕泪非残碣,功似为霖岂一时。” 据《寿州志》记载,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御史魏璋“重修之”;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知州刘概“增葺之”;清康熙间,州同颜伯?《孙公祠庙记》说祠有“殿庑门阁凡九所二十八间,僧舍三所九间,户牖五十有七户”;又说有古柏数株,遮天蔽日。游客到此,观芍陂壮举,仰楚相遗风,留连之余,可于庭、于廊、于庑、于树下、于南牖北窗,此轩彼栏,皆得以憩憩,偃仰随意,风雨寒暑所不及也。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寿州知州周光邻《芍陂楚相祠》云:“楚相祠堂柏荫清,芍陂晴藻碧烟横。欲知遗泽流长处,三十六门秋水声。廉吏可为终可为,衣冠今古式威仪。野人欲采塘花献,刚及西风稻熟时。” 经过乾隆年间多次修葺,形成一套祠宇制度。正殿奉楚令尹孙叔敖像,东配明寿州知州黄克缵“木主”,西配清寿州州同颜伯?“木主”;东西庑配祭汉至清代致力于芍陂兴利的官宦48人,汉庐江太守王景以及兖州刺史邓艾位居前列。现存大殿、还清阁、崇报门和明清间碑刻19方。大殿三间,位于后进,硬山、马头墙、前提檐、立贴式梁架。还清阁位于中进,阔三间,深一间,两层密檐式,墙面出单挑砖雕华拱以承檐下。崇报门为前进,又称碑厅,面阔四间,东间阔3.3米,自东至西各间面依次递减;门设东边第二间正中,异于大殿,还清阁设门于明间的对称格局。碑厅内外墙上,嵌有近年自祠之内集中起来的碑刻19方,有历史上重修安丰塘碑记、禁止侵塘为田的积水界石记、安丰塘图、孙叔敖石刻线像及其传略、重修孙公祠碑记等。其中明代石刻塘图,可见塘的位置、水源、斗门、灌区概况,在水利科学史上有较高价值。乾隆四十年梁书丹之草体《重修安丰塘碑记》,亦常为游人所欣赏。 安丰塘(芍陂) 安丰塘位于寿县县城南30公里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堤周长2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立方。放水涵闸19座,灌溉面积93万亩。 安丰塘安丰塘古名芍陂,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所造”,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他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富民强国政策是分不开的。 安丰塘是我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水源充沛。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投入资金对安丰塘进行维修,充分发挥古塘效益,灌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寿县也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到此参观,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久长,设计建造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着巨大效益评价极高。 安丰塘环境清新而幽雅。良田万顷、水渠如网;环塘一周;绿柳如带;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造型秀雅的庆丰亭点缀在平波之上,与花开四季的塘中岛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蓬莱仙阁图。 安丰塘北堤外侧的孙公祠,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相孙叔敖而建。祠内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 蔡昭 侯墓 蔡器与楚器虽然国别不同,但在文化面貌上却基本一致,主要是由于春秋时期,在江淮汉地区的诸侯,经过长期征战,频繁的交往,文化交流也与日俱增,从而互相渗透,逐渐融合,最后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楚文化。 1955年5月,寿县治淮民工在城西门内北侧取土加固城墙时,发现甬钟两件。经发掘发现墓葬,位置向西至城墙脚约40余米,向南至西大街约280米,墓型为接近正方形的竖井土坑,无墓道,墓坑正中略偏南有长2.4米、宽0.8米的漆棺痕迹,满铺朱砂一层,厚约2厘米。朱砂下面有玉佩1副,并有玉璧与扁形玉环等,其间排列着圆形、六角形、三角形、长方形的金叶;偏东处有铜剑1把,剑锋向南;墓主人的骨骼未能保存下来。从玉饰、金叶的排列次序与铜剑的位置看,宛似人形卧地,可知是头北足南。 随葬物品如鼎、钟、鬲、豆、方壶、鉴、盘、尊与编钟等都置于墓坑北部;墓坑的东南隅除车马器、兵器外,尚有一些小铜器、骨器;西部以兵马器为多,也有一些小铜器、骨器;墓葬南壁底部长方形小坑内有绳纹陶器碎片,可能是给陪葬者的。 出土随葬物经整理后共584件,其中青铜器486件,玉器51件,金饰12件,骨器28件,残存漆片与陶片6件,砺石1件。青铜器中较大的鼎多达44件,最大的通高69厘米、口径62厘米、腹围197厘米。部分青铜器镌有铭文,其内容反映了弱小的蔡国周旋于吴、楚两大国之间的困难处境。蔡侯盘与尊的铭文各有92字,为蔡侯嫁其姊与吴王时铸;吴王光鉴有铭文52字,是吴王之女嫁蔡时所赠。在蔡侯钟上铭文82字中,有“辅佐楚王”等词句。由此可知,蔡国一方面与吴国结成姻亲以为外援,另一方面又要讨好于楚国,而最后仍为楚所灭。 楚幽 王墓 楚幽王墓,墓址在寿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朱家集(今属长丰县)附近,发掘前称李三孤堆,封土高出地面2米以上,径约100余米,周约400米。 民国12年(1923年),当地农民在附近农田耕作中偶然发现青铜器有鼎、壶、簋、镐与带钩、镜、车马饰具等,后为蚌埠外侨瑞典人加尔白克所得,现藏瑞典首都皇储搜集部。民国22年和24年,当地人曾先后两次进行挖掘。这两次发掘,虽没有控及椁室,但已取出不少器物,均被瓜分变卖,著名的“曾姬无血阝”(一对)就是在第二次挖掘中出土的。
越王勾鉴剑上的几个字是什么啊?
有八个字,“越王鸠浅,自作用剑”
越王勾践剑(简称:越王剑、勾践剑),中国春秋晚期的越国青铜器。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楚墓出土,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该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该剑出土时仍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铸剑技术,为古代兵器中的奇宝。1999年中国国庆日后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去寿县怎么玩
你在淮南到寿县来玩是最经济、最适宜的。寿县离淮南约15千米。在蔡家岗更近些。坐公交来只要20分钟左右。到寿县城后你可以坐人力车或是步行从南门登城墙,顺城墙到东门(宾阳门)那里可以远眺“淝水古战场”,感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场景,你下东门,沿东大街向西行,可以下榻寿州宾馆,订好房后,在其不远处,有寿州古县衙,现在的由基督教堂弃后的小展馆,到达西大街后那里有魁星阁,状元楼、寿县博物馆,春秋战国的遗迹还可以窥之一斑的,感受古城风韵。中餐也可以在西街安排,那里实惠。下午茶后,你可以乘人力车到寿县的西大寺参观感受赵匡胤困南塘时在此指挥军马,以待外援的情景,还出一种食品叫“大救驾”呢。后去北门(靖淮门)体味当年寿阳扼淮上咽喉的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出北门后乘唯一到凤台县的公交到森林公园站下,可以步行或打摩的到珍珠泉一游,那水是第一块豆腐诞生的介质,森林公园里还有奶奶庙曲径通幽、风光怡人。下山后你可以在北门外好好吃一顿正宗的豆腐宴,那里有用豆腐做的108道精美菜肴,花色品种齐全,味道口感无双,边酌小酒,面对晚霞下波光粼粼的淮河,仿佛春秋战国时遍地兵器耀出的刺眼的光芒。饭后顺堤漫步古色古香的古城让你心里感到空灵而悠远,倍感历史的沧桑。你一定会很颇多的收获。
吴王光鉴铭文有多少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吴王光鉴 铭文、吴王光鉴铭文有多少字的信息别忘了在教会网www.xtdec.com进行查找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