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铜钱多少种(宋代有哪些铜钱)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宋代铜钱多少种,以及宋代有哪些铜钱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教会网www.xtdec.com喔。
宋朝有多少种钱币
有圆孔钱(铜钱)、交子两种钱币。
相关介绍: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宋、金纸币名称之一。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不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
中国古代钱币还经常以皇帝年号来命名,亦称“年号钱”。年号钱成为定制自宋代开始。宋代年号更改频繁,铸的年号钱也特别多。元以后,历代所铸的钱,基本上都是以年号命名的。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
钱真的很重要,北宋时期的铜钱都有哪些种类?
大观通宝、崇宁通宝、皇宋通宝、绍熙元宝、九叠篆钱等。
1、大观通宝
大观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铸造的年号钱。它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多种版式。
这枚“大”字一捺特别长的当十大观通宝,钱径40毫米,比普通当十大观通宝38毫米略大;厚3毫米,比普通当十大观通宝略厚;重18.2克,也比普通当十大观通宝重一些;制作精致美观,地章平整,面文和缘深峻。
宋代钱币在中国钱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今天人们观赏、收藏的丰富宝藏。针对北宋钱币而言,宋朝建立以后,在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铸造了“宋元通宝”钱。
2、崇宁通宝
崇宁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6年)始铸,年号钱。有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和崇宁元宝三种。 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其为御书钱。
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当时官造成色在96%-96.7%,高于崇宁重宝、崇宁元宝,而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是现在青铜钱中价值最高的两种钱币之一。
右图钱体厚重,青铜质,锈色古旧,开门的老生坑。之所以谓之大字版,是因此品钱文四字饱满,寄廓接缘。
“宝、宁”二字冠点长且向左倾;长点“崇”,斜丁“宁”,高走“通”等,与被公认的各谱均载的大字“崇宁通宝”雷同。除钱径略小外,轮廓宽窄、 穿孔大小、成色亦基本一致。
3、皇宋通宝
皇宋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铸,非年号钱。钱文有篆书,楷书对钱,光背。有小平、折二两种,有铁钱。篆书中另有九叠篆者,极其罕有,为古泉大珍。
九叠篆盛行于唐、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将这种“九叠篆”用于钱文,在数千种古钱币中,“皇宋通宝”仅为孤例,故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品。关于皇宋通宝九叠篆的铸造背景,现今钱币学家一般认为该钱币为“置样钱”,或“开炉钱”,应不是正用品流通钱币。
4、绍熙元宝
南宋光宗皇帝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铸造,版式有小平,折二等铜、铁钱。均为纪年钱,有背“元”,“二”,“三”,“四”,“五”等。铸工较其他南宋钱币为优。
“绍熙元宝”铁钱背有纪监及纪年文字,有背“春”,“光”,“定”,“春五”,“汉”,“同二”,“光二”等。另光宗朝还铸有“绍熙通宝”钱。
5、九叠篆钱
在版别众多的皇宋通宝钱币中,有一种俗称“皇宋九叠篆”的钱币尤为珍贵。九叠篆又称上方大篆,秦汉无此制,唐宋以来多用于官印上面。
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曲屈平满”是九叠篆书法最大的特点。
折叠多寡,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繁简而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称之为九叠,“乃以九为数之终也,言其多也,”形容其折叠之多。
九叠篆盛行于唐、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将这种“九叠篆”用于钱文,在数千种古钱币中,“皇宋通宝”仅为孤例,故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品。
关于皇宋通宝九叠篆的铸造背景,现今钱币学家一般认为该钱币为“置样钱”,或“开炉钱”,应不是正用品流通钱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钱币
南宋有那些钱币
南宋钱币:元宝、重宝,还有之、至、兴、新、安、全、正、崇、万、洪、真宝等。
除铜、铁钱纸币外,南宋还铸行铜、铅两类钱牌,铜牌面值为贰佰文、叁佰文、伍百文;铅牌面值为壹拾文、贰拾文、肆拾文。
铁钱自汉五铢始,至两宋达到鼎盛期。时四川铜少铁多,历来铁钱铸量颇丰,而陕西等地铜铁钱并用,存世也不少。
扩展资料:
两宋货币,金银并提,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制定《伪黄金律》,这是两汉以来政府第一次视黄金为法定货币。而银质货币地位后来居上。宋代金银开采也具一定规模,皇年间岁得金1.5万余两、银22万两。
金人攻灭北宋时,曾强掠金1000万锭、银2000万锭之多,可见金、银货币量大用广。宋的盐钞、茶引及僧道度牒等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货币职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钱币
宋代古钱币有哪些
皇宋通宝,钱文为九叠篆书,写在直径2.4厘米的小平钱上,文字清晰,铸造技术精湛。
“皇宋通宝”钱是宋仁宗赵祯宝元年(1038年)始铸的非年号钱。因铸造时间长,传世较多,钱文分真书和篆书两种;但以九叠篆为钱文的皇宋钱,传世和出土均极罕见。九叠篆书体,主要用于宋元时期的印章,纸币上也常见,用于铜钱钱文的只有“皇家通宝”,是历代钱币中绝无仅有的一例。一般认为宋皇通宝九叠篆不是流通货币,试铸的样式或开炉钱。
皇佑通宝,宋仁宗年间铸,此钱传世绝少。
皇宋元宝,宋理宗宝元年(公元1253年)铸。
景德元宝,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铸。
景定元宝,宋理宗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铸。
景佑元宝,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铸。
靖康元宝,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铸。
太平通宝,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铸。宋代第一种年号钱。
明道元宝,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铸
熙宁元宝,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铸
乾道元宝,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铸
咸淳元宝,咸淳元宝,是一枚母钱。母钱是由雕母直接翻砂浇铸以供成批造钱所用的样
钱,它稍微逊于雕母,但质地、品相依旧异常精美,此钱铜质完整,文字挺秀,字口深峻,外郭呈鱼脊状,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咸淳元宝”,钱是南宋度宗于咸淳年间(1263-1274)铸行的货币,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钱文直读,字体真书,背文纪年,自“元”至“八”。因南宋恭帝以后未见铸钱,故此为有宋一代最后方孔圆钱。
绍熙元宝,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铸
天圣元宝,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铸
绍兴元宝,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铸
咸平元宝,宋真宗咸太平元年(公元998年)铸
祥符元宝,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铸
淳化元宝,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铸的御书三体钱。
端平元宝,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铸
大宋元宝,宋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铸
淳熙元宝,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74年)铸
淳祐元宝,宋理宗淳祐年间铸
宣和元宝,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铸
至道元宝,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铸
开庆通宝,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铸
阜平元宝,汉人刘豫于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被金立为皇帝,国号齐,铸有阜昌钱
三种,小平(折一)称元宝,折二为通宝,折三为重宝。
绍定通宝,宋理宗绍定年间铸
开禧通宝,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铸
宣和通宝,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铸
庆元通宝,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铸
宋元通宝,宋太祖建元年(公元960年)铸。这是宋代第一种钱,但不是年号钱。
天禧通宝,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铸
淳祐通宝,宋理宗淳祐年间铸 。
崇宁通宝,宋徽宗崇宁年间铸小平、折平两种钱。钱文为徽宗手迹。
元符通宝,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铸
元祐通宝,宋哲宗元年间铸,传说元钱文是司马光和苏轼等人写的
政和通宝,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铸
至和通宝,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铸 。
嘉定通宝,宋宁宗嘉定年间铸。铜钱有小平、折二两种,另有嘉定铁钱多种。
大观通宝,大观通宝(Grand view TongBao)是北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铸造的年号钱,有小平、折二、折三、当十等多种版式。大观通宝为铜币,直径40毫米,重18.2克,钱币上字体采用瘦金体。与大观通宝同一时期的钱币还有建国、崇宁、重和、宣和、圣宋等。;开禧通宝铁钱,宋宁宗开禧元年铸。
绍圣元宝隶书小平,北宋时期盛行一种形制相同,钱径相同,钱文书体相异的所谓对钱。哲宗绍圣元年间铸造的绍圣元宝小平钱钱文多见行书和篆书者,而隶书则属试铸样钱,相当稀少。
应运元宝铜钱,此钱方孔,有郭,面文。
北宋铜钱、铁钱,工商业持续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为增加,北宋政府每年铸钱在500万贯以上,相当于唐代每年的铸钱的20倍。当时多数地区流通铜钱,仅四川地区使用铁钱。宋钱以年号钱为主,约50多种。
南宋铜钱,南宋承袭北宋制度,政府铸钱以年号钱为主,每种钱有各种字体。由于通货膨胀,政府发行了大量的纸币,铸钱数量不及宋。
重和通宝对钱,宋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铸。
宋朝货币介绍 宋代钱币种类 宋朝都有哪些货币
宋朝货币为圆孔钱(铜钱),交子(纸币)。
相关介绍:
铜钱中的年号钱成为定制自宋代开始。宋代年号更改频繁,铸的年号钱也特别多。元以后,历代所铸的钱,基本上都是以年号命名的。
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不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
1.饼钱:王莽时厚型货泉的俗称。后来在北宋时宽缘厚型的咸平,祥符钱也称饼钱。
2.对钱:指钱文对称之钱,其钱文,轮郭,大小,厚薄,铜质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又称和合钱。始于南唐,盛于两宋。
3.夹锡钱:北宋徽宗年间蔡京主行的一种夹锡铁钱。
扩展资料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太宗时期,每年铸币八十万贯。到神宗熙宁六年,已达六百余万贯。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
徽宗时期,改交子名为钱引,并扩大流通领域。南宋于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改为官办“会子”,会子主要有东南会子(也叫行在会子),湖北会子和两淮会子。但是为防止铜钱北流,宋朝政府规定在与金交界处仍然只能使用铁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
北宋时期的铜钱都有哪些?
1、重和通宝
宋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11--1119.2)铸。重和通宝,小平,光背,钱文为隶书,篆书对照,字文俊美,厚肉深郭,深受历代钱币收藏者的珍爱。
又加之其行用时间极短,因战乱朝代更换等各种原因,存世极少,因此其经济价值亦很高。重和通宝对读,有篆、隶两种书体。 重和通宝铸造精美,篆、隶成对,仅见一种版式,此钱量少难觅,是北宋钱的名誉品之一。
2、天禧通宝
宋真宗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年铸。常见为小平光背,钱文顺时针旋读,绝大多数为宽缘类大、小字版,而大字细缘者罕见。普通版铸造量大容易获得。天禧钱因寓意吉祥,天字拆分亦为“二人之喜”,与祥符、太平一道均为人们所喜爱 。
3、庆历重宝钱
铸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有青铜、铁两种材质。面文“庆历重宝”,楷书,旋读或对读。庆历重宝铜钱初铸时为折十钱,庆历末年因盗铸众多改为折三,最终改为折二。庆历重宝铜钱一般直径2.84~3.21厘米,重5.7~9.25克。
4、元丰通宝
北宋王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东京汴梁、西京洛阳是全世界两个最大的都市,城市居住人口皆超百万。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超百万人口的城市也仅有13个。元丰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神宗皇帝启用王安石变法,国库充盈,经济发达,铸币因此剧增。
“元丰通宝”钱,有铜小平、折二钱、铁钱三种,书体有篆书、行书、隶书,是北宋神宗元丰年间铸造的钱币。元丰钱铸量之大,版别之多,为两宋之冠,就小平钱而言,就有400种之多。
5、元祐通宝
宋神宗死后,哲宗继位,年号元祐,共使用了9年。元祐年间爆发了著名的党争,但是王安石变法的成果犹在,造币局仍然源源不断的开足马力铸造元祐通宝。
元祐通宝的钱币版别繁杂,已发现的品种有数十种之多。以现有宋代钱币著作和书籍统计,钱文书体多为篆书和行书,传为司马光和苏轼手书,形制为对钱,有小平、折二和折三,铜、铁质地均有。
川、陕及河东地区(今山西太原一带),折三及以上钱币,铁钱居多,盖因当地富产铁矿有关,除有铁范铜外,主要是铁母钱。
元祐通宝小平铜钱,版式亦有多种,除著名的背“陕”者篆书、行书钱文钱币,存世量寡少,为钱币珍品,亦有其它稀缺版式发现。元祐通宝数量巨大,也是毫无争议的宋钱四金刚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钱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宝
关于宋代铜钱多少种和宋代有哪些铜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教会网www.xtdec.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