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块大洋换多少法币(1937年1块大洋换多少法币值钱)
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如题 谢谢了
1块大洋等于35元人民币。
当时每个银元的重量大约在27克左右,每个银元的含银量都在9%以上,含银量相当高,而金银的价格在2-3元左右,按照这样来进行计算的话,1块银元的价格相当于1克黄金的价格,现在市场上的黄金价格在每克35元左右。得出结论:1块大洋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约在35元左右。
比如说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他在民国时期,任教的工资从刚入校的6银元每月到后来根据教龄的成长涨到了35个银元每月。鲁迅先生的工资在当时可谓是真的很高,相当于现在的富豪了。后来鲁迅先生花费了35银元在北京购置了一套45平米的四合院,才用了他不到一年的工资。

民国时期一个大洋兑多少法币
最高的时候是开始使用法币的时候1比1兑换,到后来由于美国的白银政策,法币开始与美元挂钩,法币开始贬值,最低的时候达到1比3亿,法币成了废纸。
扩展资料:
简介:
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一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
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实行外汇统制政策,法币成为纸币本位制货币。限期收回其他纸币。并且规定一切公私款项必须以法币收付,将市面银圆收归国有,以一法币换银圆一元。法币初期与英镑挂勾,可在指定银行无限兑换。
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谈判后,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
背景: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蔓延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深、拖延时间之长,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空前的。
到了1931年,因危机的深刻化,引发世界金融大危机,老牌金融帝国英国也宣告停止金本位。以此为起点,各国展开货币战争,建立于一战后繁荣基础上的国际货币体系,走上了崩溃的道路。
日本趁一战之机大力扩张,可是,各国高筑关税壁垒,逼得日本不得不以贬低汇价的方式来打进别国市场。加之英国放弃金本位后,日货在中印市场受到严重威胁。日本便在1931年12月13日宣布禁金出口,使日元在国际上成为不兑换纸币。
一战后的美国,既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也是世界存金数量最多的金元国。战后的经济复苏使一般资本家误以为世界经济将会永久繁荣,他们疯狂投资、扩充生产,因此金融骤形放松,形成信用过度膨胀。美国政府为缓和金融恐慌和避免黄金外逃,宣布禁金出口。
英日放弃金本位后,其商品大肆侵入各国市场,美国受到很大打击,为保持国内外商品市场起见,也不得不于1933年4月放弃金本位。美国的举措引起世界币制更加混乱,各国间的货币战争趋于尖锐化。英美日各自运用自己的货币政策,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火拼。
英美两国都希望能争取和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它们虽然企图以货币贬值来挽救国际贸易上的失败,但又不能专为维护贸易利益而牺牲金融上更大的利益。日本的金融势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它毫无顾忌地抑低币价,以求输出贸易的扩大。
因此,在当时的世界货币战争中,日本在贸易上是唯一的胜利者。在这场西方各国竞相减低币值、贬低汇价,以增进输出、减少输入的打斗中,中国出口贸易饱受西方国家的侵夺,出口货物数量减少,价格低落,致使国内种植制造以及农工商业为之不振。
中国国内市场上,由于各国不合理的汇价影响,进口货物廉价出售,极大地压迫着中国农业、工业品的市价。金融紧张的状况随经济危机的进展愈益严重,加之垄断全国金融的目的和野心,这些驱动南京国民政府从根本上考虑中国的币制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币
抗日战争时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一块大洋约等于350元至500元人民币不等。大洋即银元(又名银圆),指代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大洋为圆形,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主要有袁大头等。大洋钱的简称,跟“小洋”相对。大洋是清末到民国期间各种流通的“壹圆”型银币的统称,基本属性是:重量在27克左右,成色在90%左右。
主要包括: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坐洋、日本龙洋、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大奶妈”、(清朝)各种龙洋、(民国)大头、小头、船洋、汉版等,甚至荷兰的2.5盾、法国/比利时的5法郎等等,也就是说凡是符合这个规格的都可以认为是大洋。
我们这边暂时放弃通货膨胀的考虑,就按照银元之中金银比的价格来换算,当时一块银元之中有24克纯银,而平时金银比的价格就是在20到30左右,也就是说1块大洋约等于1克黄金,有特例的话,按照现在的价值来算的话,一块银元大约等同于如今的800人民币。
民国时的一个大洋,换算成现在人民币值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大洋种类极多,其中以“鹰洋”、“龙洋”、“袁大头”、“孙大头”流行最广,存量最多,这几种大洋也得到了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居民的认可。而且,因为这4种银元的重量大约都在0.72两左右,因此,这几种银元购买力大体一致。比如拿着一枚“袁大头”,和拿着一枚“孙大头”、“龙洋”所买到的东西基本等价。因此,文中有关一块大洋在民国时期的购买力,主要就是讨论这4种银元的购买力。
据北京文献记载,在1912年的北京,拿着一块大洋能够买到60斤大米;据《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中记载,在1914年的上海,一块大洋能够买到44斤大米。根据《广州地方志》记载,在1931年的广州,一块大洋仅能买到25斤大米,又或者是20斤豆角。再来看看1937年的成都,这个时候一块大洋只能买16斤大米、40个鸡蛋、或者5斤白糖。
从时间上来看,粮食价格越来越贵,大洋的购买能力也就越来越低。所以,不同时期的一块大洋,对应人民币的价格也就发生了变化。目前,最新大米的平均价格为4.82元/公斤,那么,购买1912年的60斤大米大概需要144元,也就是说,1912年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144元人民币。
如果按照1937年的大米价格来折算,这时的一块大洋,仅相当于现在38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但是,单单衡量一块大洋的购买力,不能光从大洋所能换算的人民币价格入手,还要结合当时的实际工资与社会背景,来衡量当时一块大洋的购买力。
扩展资料
据1933年《文官等官俸表》记载,当时,南京的每斤大米需要大洋4分,也就相当于现在的60元人民币,那么蒋介石的工资就相当于现在每月的48,000元。上世纪30年代,如果担任广州市长一职,每月能都拿到560元大洋的俸禄。所以,广州市长的工资折合成人民币为16,800元。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从时间上来看,粮食价格越来越贵,大洋的购买能力也就越来越低,所以,不同时期的一块大洋,对应人民币的价格也就发生了变化。目前,最新大米的平均价格为4.82元/公斤,那么,购买1912年的60斤大米大概需要144元,也就是说,1912年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144元人民币。
如果按照1937年的大米价格来折算,这时的一块大洋,仅相当于现在38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但是,单单衡量一块大洋的购买力,不能光从大洋所能换算的人民币价格入手,还要结合当时的实际工资与社会背景,来衡量当时一块大洋的购买力。
扩展资料
民国时期的大洋种类极多,其中以“鹰洋”、“龙洋”、“袁大头”、“孙大头”流行最广,存量最多,这几种大洋也得到了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居民的认可。
而且,因为这4种银元的重量大约都在0.72两左右,因此,这几种银元购买力大体一致。比如拿着一枚“袁大头”,和拿着一枚“孙大头”、“龙洋”所买到的东西基本等价。因此,文中有关一块大洋在民国时期的购买力,主要就是讨论这4种银元的购买力。
据北京文献记载,在1912年的北京,拿着一块大洋能够买到60斤大米;据《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中记载,在1914年的上海,一块大洋能够买到44斤大米。
根据《广州地方志》记载,在1931年的广州,一块大洋仅能买到25斤大米,又或者是20斤豆角。再来看看1937年的成都,这个时候一块大洋只能买16斤大米、40个鸡蛋、或者5斤白糖。
据1933年《文官等官俸表》记载,当时,南京的每斤大米需要大洋4分,也就相当于现在的60元人民币,那么蒋介石的工资就相当于现在每月的48,000元。上世纪30年代,如果担任广州市长一职,每月能都拿到560元大洋的俸禄。所以,广州市长的工资折合成人民币为16,800元。
民国时期法币和银元的兑换价格是多少?
两者的比价大体上是这样的
法币发行初期(1935年)还是非常值钱的,1元银元等于1元法币,市场上存在两种货币等价流通使用的现象。其实法币的发行在当时是具有很大的正面意义,因为它成功控制住了中国大量白银外流这个当时十分严重的问题,并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货币。以英镑(后改美元)为锚,以政府信誉为背书,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
当时的法币可以自由兑换英镑及美元,1元法币兑换1个英国先令零2.5便士,持票到银行就换,现在想换英镑还要拿身份证,那个年代连身份证都不需要,很多人也没有身份证件。
37年后全面抗战爆发,因为日寇在其占领区发行各种日伪货币来强制兑换沦陷区老百姓手里的法币,然后交由汉奸特务以及日本在国统区的企业商社,将法币带到国统区里兑换成美元及英镑,造成国家外汇大量流失资敌,民国政府因此只能通告停止自由兑换外币,法币变成了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
也是因为抗日战争的原因,当时国家财政压力巨大军费开支浩繁加上收税及各地物资流通不畅的因素,法币开始出现了凭空印钞的现象,大量钞票如雪花般进入流通领域,使法币开始大幅度贬值直至恶性贬值。到1943年的时候大概1700块左右的法币兑换1元银元。
8年抗战使国家经济遭受重创,中国几乎濒临破产,但这是外敌入侵造成的,通过货币贬值强制收‘抗战税’也是办法的事情。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接受了大量的日伪资产,加上美国的金援,本可使国家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但事与愿违,腐败的横行使接收变成了劫收,大量社会财富进入了各级官员的手中,同时内战爆发,中华民族再次陷入了战争的泥潭。
到1948年时法币以几乎成为了废纸,民国政府开始发行金圆券,以300万元法币兑1元金圆券的比价回收法币,并以1元银元兑2元金圆券的比价强制兑换老百姓手中的银元,这间接的告诉了我们48年时1元银元=600万元法币,从1935年的1比1流通,到1948年的1比600万,短短13年间,两者的比价法币贬值了600万倍之巨。
到1949年时还有江南半壁及西北西南地区的民国政府推出了银元券,银元又成为了国家法定货币,并按照1元银元兑4亿元金圆券的比价回收金圆券,就这样一次次的史诗般的国家金融打劫,使老百姓的积蓄付之东流,大量资产阶层破产,中产阶级沦为赤贫,这也加速了民国政府的覆灭。与民夺利本就是统治大忌,民国就这样被愤怒的人民扫进了历史。
推荐阅读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