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部审计准则?
在我国的审计体系中,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是指由各部门、单位内部的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一类审计,其目的在于帮助部门、单位的管理人员实行有效的管理。它是三大类审计之一,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部门、单位的经济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内部审计准则包括什么内容呢?本文小编将带大家简要了解一下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准则指的是各类企业、各级政府机关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准则,是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该准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的,是经济生活中衡量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和准绳,对提高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促进内部审计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对这个概念的定义及其作用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中国内部审计的准则的体系具体是由哪些内容构成的,根据我国相关法规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原则具体体系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层次:
(1)基本准则。基本准则是该体系的总纲,同时也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以及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具体来说它指的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在具体层次上,它属于该体系第一层次的内容,具备最高的权威性以及法律约束力。
(2)具体准则。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样,具体准则一般来说都是以基本准则为根据进行制定的,因而属于第二层次的内容,具体来说它指的则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遵循的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它的权威性介于基本准则和实务指南两者之间,与此同时它依旧具备一定的法定约束力。
(3)实务指南。实务指南都是以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为基本依据来进行制定的,具体来说指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时一些具备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中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讲解就是以上的这些内容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