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葱油(葱油怎么说)
吃皮蛋有什么好处吗?
皮蛋含铅量很高,多吃了会沉积在身体内,对身体产生以下不良影响:
1、极强的神经毒性:铅可损伤大脑和神经,使人智能低下,反映迟钝,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学习困难,运动失调。
2、引起贫血
3、抑制免疫力
4、食欲下降,不明原因腹痛、呕吐、腹泻或便泌
5、影响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导致缺钙、缺锌、缺铁等
皮蛋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食品,但在腌制皮蛋的原料中,有的含有氧化铅或盐铅,因而腌制好的皮蛋含铅量比新鲜鸭蛋和咸鸭蛋都高许多。儿童对铅比成人更加敏感,成年人对吃进的铅质的吸收率为5%—10%,而儿童的吸收率高达50%,加上儿童的脑部和神经系统还未成熟,更容易受铅危害,影响智力发育。所以,家长不宜给儿童多吃皮蛋。
很多人都爱吃皮蛋廋肉粥,但皮蛋这种食物少吃无妨,多吃却对身体有不良影响。
因为皮蛋是透过混合纯碱、石灰、盐和氧化铅,将鸭蛋包裹而腌制的,当中含有铅,所以如果经常食用,有机会引起铅中毒。这会导致失眠、不能集中注意力、贫血、关节痛、思维缓慢、脑功能受影响等症状。此外,铅更会取代钙质,影响钙的摄取,可能造成缺钙。
皮蛋的卫生与营养
常听人说皮蛋不能吃,其实主要是对皮蛋含有重金属铅的疑虑,但不必太过於惊恐,因为只要再购买时稍加注意即可避免之。记得查看皮蛋壳表面是否有黑色大小不一的斑点,若有,则避免食用即可。
皮蛋的制成,关键在於其内的蛋白质是否完全被凝胶化,是故在制作过程中,必须浸渍在强碱溶液中,以达到蛋白质的变性,并产生特殊的风味及色泽。但为避免凝胶化后却又使之再液化而造成了成品劣变,故通常都再碱液中添加了氧化铅、硫酸铜、甲硫胺酸,来防止再液化。而大家所疑虑的铅残留,正是此一化学物质在蛋壳的残留。
皮蛋在营养上的价值,一般说来有:富含铁质、甲硫胺酸(必须胺基酸)、维生素E(以上是和鸡蛋做比较)。缺点是:经碱液变性之蛋白质不易吸收,变性蛋白质中之LAL(lysinoalanine)在动物实验有未经证实的肾病变。
个人的看法,若是当作增加日常饮食的变化和特殊风味的品尝,皮蛋是一可考虑的食品,但若以营养价值来看,似乎有其他较好的选择。至於铅残留的问题,目前只能靠消费者自行由外观判定,但笔者已经知道已有许多食品工业的专家,藉由温度的控制,研发出不必添加氧化铅就可以保持皮蛋品质的方法,相信不久,消费者便可以吃到完全不必担心重金属残留的皮蛋了。
凉拌腐竹的制作方法
教你凉拌腐竹的做法:【材料】腐竹四两,葱末,辣面子,盐,味精。
【制法】买回的腐竹整根冷水浸发,剪成约两寸段,过滚水,(沸水下腐竹后再沸即可,勿 过,易烂)沥干。放盐、味精拌匀。葱末辣面子拌匀,堆于腐竹上。起油锅,油半 两加热至九成浇于葱末辣面子,微焦的辣椒和葱油的香很开胃,一道下酒菜完成了。
【功效】补益脾胃,清肺化痰,滋阴润燥,助消化。可治疗脾胃虚弱、肺虚咳嗽、阴虚肥。
【贴示】如何辨别腐竹的好坏(1) 色泽鉴别:进行腐竹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取样品直接观察即可。良质腐竹--呈淡黄色, 有光泽。次质腐竹--色泽较暗淡或泛洁白、清白色,无光泽。劣质腐竹--呈灰黄色、深 黄色或黄褐色,色彩暗而无光泽。
(2) 外观鉴别进行腐竹外观的感官鉴别时,取样品直接观察,然后折断再仔细观察。良质腐 竹---为枝条或片叶状,质脆易折,条状折断有空心,无霉斑、杂质、虫蛀。次质腐竹 ---呈枝条或片叶状,并有较多折断的枝条或碎块,有较多实心条。劣质腐竹--有霉斑、 虫蛀、杂质。
(3) 气味鉴别�进行腐竹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取样品直接嗅其气味。良质腐竹--具有腐竹固 有的香味,无其他任何异味。次质腐竹--腐竹固有的香气平淡。劣质腐竹--有霉味、酸 臭味等不良气味及其他外来气味。
(4) 滋味鉴别进行腐竹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取样品用热水浸泡至柔软,细细咀嚼品尝其滋 味。良质腐竹---具有腐竹固有的鲜香滋味,次质腐竹--腐竹固有的滋味平淡。劣质腐 竹--有苦味、涩味或酸味等不良滋味。
怎么辨别油温
无论是对饭店御用厨师还是家庭厨房管理员来说,掌握油温都是做好每一道菜的前提。如果油温过高,菜容易焦糊且粘锅;如果油温过低,菜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判断油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能很多烹饪爱好者也会观看美食直播,但大多数UP主对油温的解读都语焉不详,今天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油温的小秘密吧!熟练掌握能够提高厨艺哦!
一二成热 适合炒酱
油温介于0℃~30℃,属于冷油温。
判断方法:由于油温较低,把筷子放入油中,不会有什么反应。
适用于:适合炸坚果类食物,如油炸花生米、油酥腰果,也适合炒酱料等。
三四成热 适合干熘、软炸
油温在85℃~120℃,属于低温油。
判断方法:油面泛起白泡,无声响和青烟,用手置于油锅表面,能感觉到热,筷子置于油中,周围会出现细小的气泡。
适用于:这个油温一般用于干熘、软炸等,有保鲜嫩、除水分的作用,如软炸虾仁、炸香椿、干炸带鱼等。
五六成热 适合炝锅、快炒
油温约为120°C~180°C,也称中油温。
判断方法:此时油面波动,向四周翻动,微有青烟升起,细看油表面会有波纹,筷子周围气泡变得密集,但没响声,原料下油后,周围有大量气泡,并伴有哗哗声。
适用于:炒、炝等烹调方法均适用,待油温五六成热,将葱姜蒜等辅料倒入炝锅,然后放入肉、青菜,水分明显蒸发,蛋白质凝固加快,原料不易碎烂。
七八成热 适合油炸、煎肉
温度约为180°C~240°C,属于高油温。
判断方法:油面翻动转向平静,有青烟,用勺搅动时有声响,若将筷子置于其中,筷子周围会有大量气泡,并有噼里啪啦的响声。原料下锅后,周围出现大量气泡,并带有轻微的油爆声。
适用于:炸、煎、爆都适用七八成油温。做出的葱爆肉,能使主料迅速加热,纤维急剧收缩,使肉内的水分不易浸出,吃时口感较嫩。
九十成热 适合淋油
油温约在240°C~300°C,属于旺热油。
判断方法:油烟密、有灼热的热气,青烟四起并向上冲,即将到达燃点,原料入锅后,有大泡翻腾,并伴有爆破声。
适用于:仅适用于蒸制菜肴和水煮类菜肴,如给水煮肉片、葱油鱼、清蒸鱼等上最后一道工序。
做法是:把热油淋在葱丝、蒜末、花椒、辣椒碎上。这时有哗哗的响声,热油易飞溅,要小心。
油温的“几成”热到底怎样去辨别?你一定要知道的厨房知识
烹制菜肴时,掌握好油温的火候十分重要。该用旺火的不能用文火,该用文火的也不要用急火。油的温度过高、过低对炒出来的菜的香味也有影响。特别是做油炸的菜肴,如油的温度过高,会使所炸的菜肴外焦里不熟;油的温度过低,炸菜肴挂的浆、糊容易脱散,使菜肴不能酥脆。
但对于新手来说,怎样把握油温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下面我们就来讲解一下怎么来了解和把控油的温度。
了解油温
油的温度通常被称为几成热每成热约为35℃左右。对油的温度习惯上还分为温油,温热油,热油及烈油。温油,也称为三四成热。油温在150℃左右,此时油面泛起白泡,无声响和青烟。温热油,也称为五六成热,油温在180℃左右,此时油面向四周翻动,略有青烟升起,这种油温最适合煎、软炸等。
热油,也称为七八成热,油温在200℃左右,此时油面的翻动转向平静,青烟四起并向上冲,这种油可适用于炸、烹、炒、汆等烹调方法。烈油,也称为九到十成热,油温在300℃左右,即将到燃点,仅适用于爆炒等。
一般炒菜,放油不太多,只要看锅冒烟,即可将菜下锅翻炒。炸菜肴时,锅内油多,又不好用温度计去测量油的温度,只能通过感观来进行判断。
锅里的油加热后,把要炸的食物放入油中,待沉入锅底,再浮上油面时,这时的油温大约是160°C,如果做拔丝菜,如拔丝山药、拔丝白薯、拔丝土豆,用这种油温的油炸比较合适。这时锅下的火应控制住,以能保持油温即可。
油加热以后,把食物放入油中,沉在油的中间再浮上油面,这种油的温度大约是170°C左右。用这种温度的油炸香酥鸡、香酥鸭比较合适,炸出的鸡、鸭,外焦里嫩。炸时,锅下的火也要控制住。
如果把要炸的食物放入油中不沉,这种油的温度大约达 190°C,比较适合炸各种含水分较少的菜肴,如:干炸带鱼、干炸黄鱼、干炸里脊等。 关注并留言给我,我会送上我自己收藏的上百本的美食书籍,配方和秘籍,而且后期还会不断更新。
把握油温
一、观察法
一般情况下,油里面的泡泡聚在一起就可以下肉菜了,如果下素菜就稍微提前一些。
三四成热又称温油,约为90℃~130℃,油面平静,无烟和声响,原料入锅后有少量气泡伴有沙沙声,油温会迅速下降,适用于滑油,制作较软嫩的菜肴,如滑炒里脊丝、清炒虾仁、宫保鸡丁等。
五六成热又称热油,约为140℃~180℃,油面波动,向四周翻动,略有青烟升起,这种油温最适合煎、软炸等,原料入锅后气泡较多并伴有哗哗声。软炸虾仁、炸香椿、炸花椒叶等,用这种油温比较合适。
七八成热又称旺油,约为190℃~240℃,此时油面的翻动转向平静,有青烟,手勺搅动时有声响,可适用于炸、烹、炒等烹调方法。原料入锅后有大量气泡并伴有爆破声。
九十成热又称烈油,约为250℃~300℃,油烟密、有灼人的热气,青烟四起并向上冲,即将到燃点,原料入锅后大泡翻腾伴爆炸声,仅适用于爆菜或给蒸制菜肴浇油,如爆炒腰花或葱油鱼等,这时操作较危险,要小心。
二、筷子法
用竹筷子插入油锅中,如果筷子的周围浮起油花越多就表示油温越高,就以150℃油温为例,筷子的周围泡沫很多但是都较为细小。
2成热时,油的表面变化不大,用手置于油锅表面,能微微感觉到有点热。
5热时,油的表面开始变化明显,用筷子置于油中,能看到有微小的气泡浮起。
7成热时,筷子上的气泡变的密集,开始有少许青烟升起。
8成热时,汽包变得很密集,锅的上方油烟变的明显。
三、声音法
油锅里的响声快没了的时候就可以下肉菜了,素菜提前。
油温如果控制不好,在烧菜的时候,油烟就会很大,处理不好油温导致油烟的产生,人体吸入过多,会导致呼吸道上的问题。所以厨房最好是开放式,或者增加油烟机。
懒食记才上线,很需要大家的支持,如果你爱生活,爱烹饪请 关注并留言给我,我会送上我自己收藏的上百本的美食书籍,配方和秘籍,而且后期还会不断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