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地膜覆盖的作用(地膜棉为什么要适期早播)
棉花是我国常见的大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极为广泛。在棉花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害危害棉花的正常生长,其中早衰的出现导致棉花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地膜棉花早衰的表现以及防治措施。
棉花早衰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还会引起吐絮不畅,造成采摘困难。早衰多发生在地膜覆盖棉田,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症状和黄萎病很相似,但劈开茎秆或叶柄,维管束不变色,而黄萎病则维管束变黄褐色。
地膜棉花早衰田间表现
早衰棉田往往前期长势喜人,在开花结铃盛期,随着成铃数的增加,棉株叶片自下而上开始黄化失绿,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功能急剧衰退并丧失,从而导致棉株出现严重的落花落蕾,有铃无叶,光秆无秋桃,后期成铃不能正常吐絮。早衰一般在8月上旬出现,发展迅速,从点片发生到整个田块普遍发生,约需10天时间。发生早衰后期,棉株枯死,整个棉田如同火烧般状。
地膜棉花早衰防治措施
1.加强肥水管理。早衰是由于后期肥水不足、棉株营养不良造成的。因此耕种帮建议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是控制棉田早衰的有效措施。地膜棉花根系分布浅,前期结铃多,对肥水敏感。因此耕种帮建议当棉花进入盛蕾期(50%的棉株第四个果枝长出蕾,一般在6月20日左右)至初花期(10%棉株开花,一般在6月下旬)就应及时浇水,并结合浇水或遇雨时亩追尿素8-10公斤,底肥未施钾肥的,加入钾肥10-15公斤。盛花期(50%棉株第四个果枝开花,一般在7月上旬)遇旱要水肥猛攻。一般浇1-2次大水(结铃盛期水和后期水),结合浇水亩追尿素8-10公斤,可增加铃重和铃数,防早衰。
2.中耕揭膜。棉花蕾期是促进根系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地膜已失去增温、保墒作用,膜下温度高反而会促使根系老化,并影响水分渗入。要结合中耕进行揭膜。中耕能切断部分侧根,促根下扎,抗旱耐涝,起到壮苗的作用。一般中耕2-3次,中耕深度逐次加深,达到10厘米以上。
3.合理整枝。伏前桃多会影响植株生长,根系发育不良,而且伏前桃吐絮时正赶上高温高湿,易烂桃。因此耕种帮建议去除下部1-2个果枝,或下部果枝在有2-3个铃后即将边心摘除,控制前期结铃,上部可多留3-4个果枝,以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争取多结铃。
4.适时打顶。按照“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一般中等肥力的棉田7月10-15日打顶,晚发棉田可推迟到7月20日。8月10日前打边心,白露以后的花要全部摘除,减少消耗。
5.科学调控。花铃期是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期,雨水过大会导致棉株徒长,营养体过大,田间郁闭,蕾铃大量脱落,还可导致烂铃。在花铃期追肥浇水或降雨前,要及时化控。一般在初花期亩用缩节安2-3克,长势较差的棉田亩用缩节安1-2克,长势偏旺的棉田可加大到每亩3-4克,对水50公斤,均匀喷洒,喷后6小时遇雨要重喷。打顶7天后再喷1次,共喷2-3次。每次间隔应不少于7天。
6.喷施叶面肥。8月下旬至9月下旬棉株进入生长后期,根系对营养的吸收功能明显下降,此时可用0.2公斤尿素+0.3公斤磷酸二氢钾+30公斤水进行叶面喷施,或用“国光”牌叶面肥进行喷施,可起到防早衰、防落铃、结大桃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以上就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地膜棉花早衰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希望对大家种植地膜棉花有所帮助,祝愿大家种植的棉花都能远离早衰病的侵袭,茁壮成长,获得丰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