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黄雀视频(训黄雀鸟教程视频)
如何培养黄雀叫声
黄雀的歌声婉转浑厚,音质悦耳动听。能训出具有“三大叫口”的佳品黄雀,除了要选择撒过一剥的年轻幼鸟进行驯养外,还要注意做到:
1、要配备训练的“老师”。在饲养黄雀的同时,专门伴着灰喜鹊、沼泽山雀、抽葫芦,令其学叫。并与其他鸟隔离,防止学其他鸟鸣叫。
2、找一只会叫三大叫口的老黄雀带着新黄雀叫,这种叫“压口”的方法效果也很好。一只佳品黄雀一生中能带出几代徒弟。
3、要有安静的学习环境。
3、为了不使幼黄雀有杂口,家里不养燕雀、锡嘴雀、朱顶雀、大山雀、画眉等所谓的“杂鸟”。黄雀笼一般不挂在院内,甚至白天关在壁橱或柜子里,怕听邻居家的“杂鸟”叫。晚上打开笼套灯下鸣叫。
扩展资料:
黄雀的训练:
1、先把黄雀养于笼中,驯鸟者经常靠近它,使鸟最后见人不怕。
2、将鸟饿到七八分时,取出白苏子,放人红色的小瓶盖内,送进鸟笼。看鸟稍吃几口就取出,两三天后,黄雀见红色瓶盖就会朝笼门扑来。
3、可用纱线拴住黄雀颈项,让鸟上竹筷。每次喂食都用此方法,从而使鸟形成“手伸平,有食吃”的条件反射。当鸟啄食几粒后速将手握成拳,使鸟吃不到,多次拉开距离后形成“握拳无食吃”的第二个条件反射。如此重复训练后,就可解开颈线任其自由来去。
怎样饲养黄雀
黄雀是很多人喜欢饲养的笼养鸟。我们应该怎样饲养黄雀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黄雀饲养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黄雀饲养的方法
1、鸟的选择
黄雀是北方笼鸟,尤其是北京地区,饲养得很多。因为它容易驯熟,省事,除换羽期外,整天鸣叫,每年歌唱可长达8个月。一般认为,嘴尖细、身腰长、尾长的健美且善鸣叫的较好。也有的依下体羽色选择,有青色、白色、黄色之分。还有人喜欢红脚(俗称“红爪。)或头、颈、胸染红的。实际上这些颜色与食物有关,一般自然界的黄雀都是黑脚的,经人工养一段时期就变成肉色的,春季迁过的黄雀羽毛常呈红色,但一换羽红色就消失了,其原因尚不清楚。
成年黄雀雌、雄很容易区分。雄鸟身体的黄绿色较浓,羽干纹少,头顶或颏部有黑斑。但刚离巢不久的雄性幼鸟与雌性成鸟较难辨别。这种幼黄雀俗称“麻鸟”,是养鸟者最珍爱的。价格要比雄性成鸟高2—3倍。一方面由于幼鸟易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刚离巢不久,还未学会老鸟的鸣叫,即没有“野口”。
2、笼的特点
黄雀每年春、秋两次迁徙时途经我国北方,常可捕获,容易饲养和驯熟。黄雀笼有多种多样,但比较讲究的是漆竹圆笼,宜为封闭底,内铺薄布垫,因为其主食粉料或干粉料,粪便少面干,不易污湿笼底。还应有较高底圈,防止粒料壳乱飞以及鸟糟踏食物。为教以技艺,或做“囿子”,有的人把雌黄雀用架养,多数为直架。
3、饲料和喂法
黄雀在野外主吃针叶树种子,故在家养情况下喜欢吃苏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种子。新捕来的黄雀可用苏子诱食,但不能长期饲喂,否则容易过肥。一般是改喂谷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苏子的混合物。黄雀吃食时,常拣苏子吃,其它种子全剔出,造成浪费,不如喂混合粉料好。可把玉米、花生米、苏子(3:1:1)研磨成粉状,再加少量砂粒,并经常给些叶菜(白菜、菠菜、油菜、马齿苋)。另外,也有喂鸡蛋小米的,但冬季需加喂些油料作物的籽实。
4、管理和调教
笼鸟中,饲养黄雀是最省事的,管理只要保证食水充足、新鲜,每周清理1—2次笼子就可以了。秋、冬、春三季常让黄雀晒太阳,夏季将笼子挂凉爽地方。换羽期多给叶菜、补充些苏子。黄雀羽毛换得快,“开叫”早,羽毛闪银灰色光,显得十分漂亮。
北京地区对黄雀的鸣叫要求很严格,讲究“三大口”,即叫喜鹊、油葫芦。如杂有其他鸟的叫声,常被认为是“杂口”,特别忌讳有太平鸟、金翅雀、燕雀的叫声。因而培养一只真正“三大口”的黄雀是很困难的,除能得到“麻鸟”并严格隔离外,须经常早起窜入小笼到有灰喜鹊栖息的树林中去遛。途中要藏在书包里,听到灰喜鹊叫时再拿出,并打开笼套。如此经过两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学会。让其学油葫芦叫口,一般是在自家养油葫芦,晚上油葫芦喜鸣,就把黄雀置灯下听。
至于黄雀的技艺,无非是“叫远”、“撞钟”、“抽签”(过去算命先生常用)等简单动作,全是用苏子引诱形成的简单条件反射。黄雀在人工饲养下的繁殖问题,应引起养鸟爱好者的广泛注意。人工繁殖能得到满意的“麻鸟”,不必去野外捕捉,也有利于保护自然界的种群。国内已有繁殖成功的,须先在大笼中饲养几对,细心观察,发现有亲密成对的,放进繁殖笼内,安上草巢,就有可能产卵。
黄雀饲养要点
【形态特征】 黄雀体长约12厘米。躯体黄绿色而具褐黑色羽干纹,翅膀有鲜黄色的花斑。雄鸟头顶大都黑色,颏部及喉中央黑色;雌鸟头顶灰绿色,喉部无灰色块斑。
【生活习性与繁殖】春秋季节,在北京地区的山间和平原均可见到这种鸟,大多数停落在柳树、榆树和松柏林中,常集群活动, 二三十只在一起迁飞。
黄雀主要吃赤杨、桦木、榆树、松树等树木的籽实及嫩芽,也吃谷物和杂草的种子。营巢于树上,巢呈深杯状,由草茎、草根、羽毛、纤维等物缠绕而成。每窝产蛋4~6枚,蛋呈浅蓝色,上面有淡棕色和紫色的斑点。雌鸟抱窝,雄鸟给雌鸟喂食。孵化期为13天左右。育雏由雌雄亲鸟共同担任,但以雌鸟为主。
【饲养管理】黄雀易饲养和驯熟,又喜鸣唱,善模仿别的鸟叫,还会学一些技艺,因而受到初学养鸟者的喜爱。家庭饲养黄雀者各有所好:一般选择喙尖细、身腰长、尾长而善鸣的雄鸟饲养。至于羽色方面,黄雀的下体颜色有青、白、黄等色,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还有些人喜欢头颈胸是红色的鸟,不过一换新羽,红色也就消失了。
饲养雄黄雀有专门精制的黄雀笼。饲养雌黄雀,如为学技艺,多用直架或弯架拴上脖锁;如为人工繁育试验,可用小笼群养。黄雀最爱吃针叶树的种子,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喂给苏子、花生、核桃、葵花子等食物,但不能喂得太多,以免过肥影响鸟的呜叫和繁殖。平时喂给谷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苏子即可,实验证明,黄雀喂混合粉料效果更好。一般把玉米、花生和苏子按3:1:1的比例混合磨成粉喂给,并经常喂些蔬菜(白菜、油菜、马齿苋等)和少量沙粒。
黄雀在春、秋、冬季应多晒太阳,但在夏季切忌暴晒,最好放在室外通风的地方,而且食、水要充足。
黄雀的呜叫,在北京地区讲究“三口”,即喜鹊、红吱(沼泽山雀)和油葫芦(昆虫名)的呜叫声,而且没有“杂口”,忌讳太平鸟、燕雀、金翅雀等鸟的叫声。训练黄雀的“三口”相当困难,必须将幼鸟藏好,听到灰喜鹊叫时再打开笼套,使黄雀静听。这样,经过20天左右的听、学,可以逐渐让其学会喜鹊呜叫;学红吱的呜叫,可将红吱放在黄雀的一旁呜叫,让黄雀听、学;学油葫芦的叫口,是利用晚上油葫芦爱叫的习性,将黄雀放在灯下听、学。
黄雀叼钱和叼签的训练方法
当一只生鸟买来后.既可开始训练了.用一根线在颈子上.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只要头出不来就行了.找一筷子粗细的棍子将线的另一头捆在上面.用水将生鸟喷湿.喷水不能太透.让鸟站在棍子上.多佘的线可绕在棍子上.使鸟不能飞起.当鸟羽干了后再喷一次水.在鸟羽晾干之中.可以用食引逗.开始时可将食缸放在其身边.看它吃食.当其吃食后.就可手拿食缸将线绕在手上.让它在你的手上吃食.这时就可开始训练了.让鸟站在棍子上.你拿食缸的手开始时.可靠近它.让它能够上你的手上吃食.吃几颗食就让它回到棍子上.如此返复.距离慢慢拉远.由短线换成长线.至到放线.整个过程还要训鸟人自己从中领会.鸟为食亡.就是想办法用食引逗其学会你所教的技能.
怎么训练黄鸟
黄鸟又名黄雀,黄雀性情活泼,姿态美丽,常常昂头连续鸣叫,使人心旷神怡。由于此鸟易饲养,并且鸣叫悦耳,深受人们喜爱。为了便于训练和调教,首先要使黄雀驯熟,消除其惧怕驯鸟人员和观赏人群的心理,可以利用条件反射,用苏籽引诱,使黄雀在饥饿时,按驯鸟人员教给的动作表现,成功后喂给少量苏籽,并且要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和调教,持之以恒,调教成功对养鸟者来说,是极有趣的。训练的步骤:
黄雀的鸣叫:在北京地区讲究“三口”,即喜鹊、沼泽山雀和油葫芦(昆虫名)的鸣叫声,而且没有“杂口”,如忌讳太平鸟、燕雀、金翅等鸟的叫声。训练黄雀的“三口”相当困难,必须将幼鸟严格隔离,经常提着鸟笼到有灰喜鹊栖息的树林中去遛,途中要将鸟藏好,听到灰喜鹊叫时再打开笼套,使黄雀静听。这样经过20天左右的听、学,可逐渐学会喜鹊鸣叫。学沼泽山雀的鸣叫,可将沼泽山雀放在黄雀的一旁让其听,一学即会。学油葫芦的叫口,是自己养油葫芦,晚上油葫芦爱叫,将黄雀放在灯下听学。
1、放飞:用“脖索”先拴住鸟,“脖索”的细线可拴长些。手中放几粒苏子,逗引鸟飞到手上啄食。然后使其飞回架杆,逐渐延长距离,直至放开脖系细线,鸟也会飞回架杆,或由架杆飞到手掌上啄食苏籽。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准备个小旗或硬币,当鸟飞到手掌上,把小旗和硬币给它,它也会叼住,这时给它几粒苏籽,逐渐把小旗和硬币改放在架杆旁,鸟也会叼起,飞到主人手掌上领赏,如此训练,可以让黄雀做许多游戏,别有情趣。
2、黄雀“戴面具”:训练黄雀放飞成功后,便可训练它戴面具技艺了。用硬纸板做成凹形面具,面具内用铜丝拉一横线,作为黄雀衔取面具的部位。面具外部可用彩笔颜色画成各种戏剧脸谱。训练时,先在面具内放几颗黄雀爱吃的苏籽等饲料,待黄雀饥饿时啄食,并把面具放在前面逗引,只要咬住背面横条即给苏籽吃,反复训练,形成衔取面具就获得食物的条件反射。这个动作熟练以后,把面具放到离鸟架远一些的地方,让它飞过去把面具衔回来,再跳回原处给鸟食吃。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就可表演头戴面具的节目了。
3、上架:用红色丝线,编织成一毫米宽的丝带,做成活络套,套在黄雀颈部,大小以黄雀头不能挣脱出来为准,丝带两端的丝线安放在黄雀颈后部作为羽翎装饰,颈前部丝带线上可用带有一条丝线的小铜钩钩上,丝线长25公分,一端系在横杆上,杆为竹制。黄雀抓栖在横杆上,驯鸟人手拿横杆不断走动,使其能在杆上适应平衡,不致因人走动或见到陌生环境,而飞落下横杆,有时也可将横杆安插在一个固定地方,使其适应上架生活,上架初期,时有飞落,而被丝线吊起,可用横杆接起或将黄雀安放在横杆上。正在调教的黄雀,白天均不能给以足量食物,而以半饥饿状态为好,这样可使其在白天时刻都有求食的欲望。调教时一手拿横杆,另一手用食指和拇指拿着苏籽诱食,让其飞到手指上啄取食物,待熟练后,就可训练接食,接物和放飞动作。
4、接食:上架已驯熟的黄雀,能在杆上接取手指上食物后,如果手指拉开一段距离给食,黄雀却会无动于衷,从不轻易起飞,来啄取手指上的食物。即使拉开一点,到黄雀稍微啄取不到的距离,黄雀会伸直脖子,试图啄取食物,但始终是用爪趾抓住竹杆而不起飞或起跳啄食。为此,在开始调教时,许多初入门的养鸟爱好者就感到很难,如果在设施上改进一下,这一点也是可以解决的。调教接食时,先在竹杆上套上一节竹筒,竹筒内径比竹杆稍大一点,只要让竹筒在竹杆上自由转动就行。养鸟者一只手拿竹杆,并用食指和拇指按住竹筒,不使竹筒转动,被驯黄雀停立竹筒上,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拿住苏籽来诱食。开始距离近一点,按原先给食,让其啄食,待啄后就可拉开一点给食距离,当用苏籽诱食时,黄雀欲伸头啄食时,就可将拿竹杆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放松,使黄雀正欲啄取食物时有一个不稳定性,以致使黄雀就会离开竹筒起飞取食,初试时,黄雀可起飞回落到竹筒上,但不一定就一下子啄得到食物,经多次训练,使竹筒转动——起飞——啄取食物——回落到竹筒上,成为一个连贯动作,就算初步完成。黄雀接食后,要注意回落时的竹筒,也须用食指和拇指固定住,不要使黄雀回落时产生不稳定感。这一方式熟练后,就可将竹筒移去,让黄雀直接抓立在竹杆上起飞接食,颈上丝线可放长,接食距离拉远;也可将苏籽放在手掌上,让其来啄取,下一步就可在室内进行,将黄雀颈部活络套上小钩脱下,不带丝线地进行接食训练。
5、接物:接物是在黄雀接食为基础所进一步调教的动作,开始时可训练黄雀接取红色绒球,方法是将苏籽放在红绒球上,一手拿绒球,一手拿竹杆,黄雀见到绒球上的苏籽,就会起飞来啄取绒球上的食物,有时苏籽被啄取,有时因苏籽嵌入绒球,就将绒球啄取,当绒球被啄取时,就用苏籽鼓励,这样不断地调教,就会使黄雀见到绒球即能起飞啄取,形成接取绒球就有食物可吃的条件反射。开始时由丝线拴住,重复训练多次后,再加长距离。训练距离超过一公尺时,就可将小铜钩脱开于颈部活络套,任其自由接物。
黄雀的驯养与调教并不难,但需要耐心,当你尽情的欣赏调教好的黄雀时,你会忘记调教之辛苦的。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