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气是什么(瘴气是什么物质)
瘴气是什么意思
古时的瘴气指南部、西南部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之气。
南方多瘴,瘴气是山林恶浊之气,发于春末,敛于秋末。各路的瘴气都是清明节后发生,霜降节后收藏,独有自南交(越南南部)以南以西的瘴气却不如此,可以说四时都有的。四时不绝,尤其以冬天、春天为最厉害,与别处不同。
史书记载中的瘴气:
1、《后汉书·南蛮传》:“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 (白话释义:南方州郡,水土潮湿,气候炎热,再加上瘴气,以致死亡的人必占十分之四五。)
2、南朝宋·鲍照《苦热行》:“瘴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白话释义:白天有瘴气熏蒸身体,夜晚菵草上的露水粘在衣服上。)
扩展资料
古代中医对瘴气的认知和救治
1、古代中医中的瘴, 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多指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2、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术,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古代庐山原始森林里风云变幻莫测,毒雾瘴气笼罩其间,使当地民众多哮喘、湿热疫毒之患。
董奉认为春季疫毒不断,夏季湿浊犯体,秋季湿燥相积,冬季阴寒虚热,外感内伤连绵其根难除。后经反复冥思苦想究其关键在于清肺化湿、祛邪解毒。遂就地取材,以当地的“杏”为主材治病防病。
3、宋代壮医不仅对瘴气的病因病机有所认识,而且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运用当地的方药进行治疗。壮医所说的瘴气包括许多疾病,并不是专指某一个病,故《岭外代答》说:“南方凡病,皆渭之瘴”(南方只要是病都称之为瘴)。
瘴气,壮医按发病季节分为青草瘴、黄梅瘴、新禾瘴、黄茅瘴;按症状表现及性质分为冷瘴、热瘴、哑瘴,在与瘴气作斗争的实践中,壮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除了唐宋时期的本草著作收载不少岭南治瘴的药物外,《岭南卫生方》记载了大量的岭南人治瘴经验,《岭外代答》则记载了壮族地区使用针刺疗法治疗热瘴的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瘴气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医家为何以“杏林中人”为荣?(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瘴气是什么意思呢?
瘴气的意思:瘴气是多种疾病的综称,可能包括疟疾、痢疾、脚气(维生素B1缺乏症)、沙虱病、中毒、喉科病、出血热、黄疸等。
这其中有些病南北皆有,另外一些则具备南方特色,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疟疾,尤其是恶性疟,几乎是瘴气的“总代表”。元明清以后包括各种山林沼泽毒气、有害气体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反应。
瘴气造句:
1、有些人在拼命抽烟,满屋子乌烟瘴气。
2、乌贼车满街跑,都市空气当然会乌烟瘴气。
3、冤孽孤鬼重生,时世之*气横生,无不瘴气蔽天。
4、各持己见的观点,把地下室闹得乌烟瘴气。
5、他们整天钩心斗角,把公司弄得乌烟瘴气。
6、有些人开会拚命抽烟,会议室里乌烟瘴气,空气十分污浊。
什么是瘴气
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主要原因就是无人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为瘴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瘴”并非一定就是“气”。宋方勺《泊宅编》载:“虔州(今江西赣州)龙岗、安远二县有瘴,朝廷为立赏添俸甚优,而邑官常缺不补。他官以职事至者,率不敢留,甚则至界上移文索案牍行遣而已。”中医中的瘴, 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1 中医中的瘴, 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多指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瘴气
2 辞海解释:“瘴:瘴气,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3《现代汉语词典》:“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简言之,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主要原因就是无人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为瘴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广西气候主要是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炎热、多雨潮湿,是导致瘴气的主要原因。
4 实际中的瘴气 :古代人们对瘴气的认识非常有限,实际的致病的瘴气大多是由蚊子群飞造成的。大量带有恶性疟原虫的蚊子聚集在一起飞行,远远的看就像一团黑沉沉的气体。人畜被它们叮咬过之后,便会感染恶性疟疾。我们在电影中常常看到森林里乌烟瘴气过后,人就倒下了,实际上瘴气就是蚊虫群飞而成的,而这些蚊子能传播恶性疟疾。中国人称疟疾为瘴气,在意大利语当中,疟疾叫“阴风”,可谓如出一辙。中国西双版纳有几句民谣:“十人到勐腊,九人难回家;要到车佛南,买好棺材板;要到菩萨坝,先把老婆嫁”非常生动地描述了疟疾对人类的危害。
瘴气是什么?对人有什么危害?
瘴气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多指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容易引发疟疾等传染病。
疟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湿热之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瘴气”。不仅如此,由于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地大都环境污浊,气味难闻,人们认为其病因是污浊之气,也称“瘴气”。
无论东方西方,古代医学家最初都认为传染病是由“瘴气”所致。古罗马著名的医生盖伦、中世纪意大利医生夫拉卡斯特罗和十九世纪德国医生海勒等在论述传染病时,都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瘴气”所致。
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疟疾是因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间歇性发冷、发热、贫血及肝脾肿大为特征,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恶性疟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如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岛一带。过去所说的瘴气,其实就是恶性疟。
扩展资料:
多发季节
间歇热似乎多在夏季发生,疟疾似乎总在多水的池沼地区发生,严重肠疾多发地区的人似乎爱喝凉水。他们进一步观察,试图寻找其中的逻辑联系。
例如,无论什么人进入池沼地区,都容易患疟疾。于是,人们猜测疟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湿热之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瘴气”。
不仅如此,由于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地大都环境污浊,气味难闻,人们认为其病因是污浊之气,也称“瘴气”。
但是“瘴气”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只能间接说明它们的存在,没有能直接被科学家目证。即不能清清楚楚地看见真正的致病物,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完全控制和预防,以及发现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瘴气
瘴气是什么
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主要原因就是无人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为瘴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瘴”并非一定就是“气”。宋方勺《泊宅编》载:“虔州(今江西赣州)龙岗、安远二县有瘴,朝廷为立赏添俸甚优,而邑官常缺不补。他官以职事至者,率不敢留,甚则至界上移文索案牍行遣而已。”中医中的瘴, 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多指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什么是瘴气?
自然界里瘴气是指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我国北方地区多为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瘴气在我国并不常见。
由于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地大都环境污浊,气味难闻,人们认为其病因是污浊之气,也称“瘴气”。所以,无论东方西方,古代医学家最初都认为传染病是由“瘴气”所致。
古罗马著名的医生盖伦、中世纪意大利医生夫拉卡斯特罗和十九世纪德国医生海勒等在论述传染病时,都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瘴气”所致。中国古代医生也认为“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诸病源候论》),“南方岚湿不常,人受其邪而致病者,因名瘴疟”(《景岳全书》)。
扩展资料
发作情形有两种。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有形的瘴如云霞,如浓雾。无形的瘴或腥风四射,或异香袭人,实则都是瘴气。
还有一种,初起的时候,但见丛林灌林之内灿灿然作金光,忽而从半空坠下来,小如弹丸渐渐飘散,大如车轮忽然进裂,非虹非霞,五色遍野,香气逼人。人受着这股气味,立刻就病,叫作瘴母,是最可怕的。
有些地方瘴气氤氲,清早起来,咫尺之间人不相见,一定要到日中光景,雾散日来,方才能辨别物件,山中尤其厉害。
所以居民晓起行路,必须饱食;或饮几杯酒,方可以抵抗瘴气,否则触着之后,一定生病。夏天甚热,挥汗如雨,但是居民终不敢解开衣裳,当风取凉,夜间就卧,必定密闭门户,这些都是为防有瘴气侵入的原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瘴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