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种植

溴氰菊酯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有哪些(溴氰菊酯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是什么)

教会网 2024-02-28



  溴氰菊酯是菊酯类杀虫剂中毒力的一种,对害虫的毒效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触杀作用迅速,击倒力强,没有熏蒸和内吸作用,在高浓度下对一些害虫有驱避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溴氰菊酯的危害及防范:

  溴氰菊酯危害说明

  毒理学资料

溴氰菊酯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有哪些(溴氰菊酯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是什么)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该品属中等毒类。皮肤接触可引起刺激症状,出现红色。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重者还可出现肌束颤动和抽搐。

  急性毒性:属中等毒类。纯品经口LD50小鼠27-42mg/kg,大鼠105-168mg/kg。工业品对雄性大鼠经口LD50为128mg/kg。大鼠经皮剂量达2940mg/kg,动物无死亡。狗经口300mg/kg,仅出现呕吐、兴奋和后肢发僵,48h后逐渐恢复正常。大鼠和狗静脉注射LD50为2-2.5mg/kg。家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mg/kg,2.5%乳油涂于家兔皮肤,见轻微刺激作用,引起磷状上皮脱落;0.1%的乳油无刺激作用。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给大鼠和狗90d的经口染毒,剂量为10mg/kg时,大鼠在第6周对噪声刺激反应亢进外,未见其他中毒表现,病例检查也无异常。狗在染毒初曾出现流涎、呕吐、水样便以及震颤、头和四肢不随意运动等中毒表现,从5周起上述症状逐渐减轻。病理学检查包括脏器、中枢和周围神经组织均未见异常。

  分装该品的工人可出现皮肤粘膜刺激症状,如流泪、喷嚏、棉布发痒或烧灼感,常在脱离接触后次日消失。皮肤上出现的粟粒样红色可持续数天。

  刺激性:眼刺激试验:选新西兰兔4只,查眼无异常,取100目过筛的DM0.1g置入家兔一侧眼结膜囊内,闭合眼睑1min,另一侧眼作为对照,24h内不冲洗,于给受试物后1、24、48、72h进行观察。结果于给药后1h,全部动物眼结膜出现轻度充血和少许分泌物,虹膜、角膜未见异常。眼刺激积分指数为2.5,眼刺激的平均指数48h为0。皮肤刺激试验:实验动物同眼刺激试验。试验前一天脊柱两侧备皮各约6cm2,取DM0.5g用色拉油调匀后涂在一侧皮肤上,另一侧作对照,2层纱布、1层塑料纸覆盖,胶布固定,4h后用温水洗净,于去除DM后1、24、48h进行观察。结果对各时间点观察皮肤刺激反应均为0。

  眼接触立即引起眼痛、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水肿。

  致敏性:局部封闭涂皮法。将豚鼠随机分入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3只。诱导:于试验前24h左侧背部备皮,第0、7、14天分别取1:1色拉油调匀的样品0.2mL涂布于去毛区,固定6h。激发:末次致敏后14d,取0.1mLDM以上述诱导试验同样方法涂布在右侧去毛区。去除斑贴后,每天观察皮肤反应至第12天,未见涂皮部位出现红斑和水肿,对皮肤致敏率为0。

  致突变性:Ames试验,溴氰菊酯剂量高达5000ug/皿,TA1535,TA98和TA100等菌株未引起回变率增高,对CHO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及SCE均无影响。

  致畸性:大鼠经口小中毒剂量(TDLo):70mg/kg(孕7-20天),新生鼠生长统计改变。小鼠经口TDLo:30mg/kg(孕7-16天),致肌肉骨骼发育异常。小鼠经口TDLo:50mg/kg(孕8-12天),致活产指数、存活指数改变。

  致癌性:动物实验未见有致癌作用。

  皮肤接触:可出现局部刺激症状和接触性皮炎、红色斑疹或大疱。这些表现多在脱离接触后短期内消退,仅少数人伴有全身症状。

  体内转归: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体内,通过水解酶对分子中酯链水解(包括羟基化、羧基化与结合等解毒过程,和葡萄糖醛酸结合成苷,和硫酸结合成酯,代谢产物从尿中排出体外。

  中毒机制:至今未见完全阐明的报告。溴氰菊酯可引起神经膜钠离子通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失活过程延长。钠离子持续内流,先兴奋后传导抑制。通过对染毒大鼠脑电图研究证实溴氰菊酯毒作用部位主要为对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抑制。此外有神经毒素产生,加强对肌体的影响。

  五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对鱼类的毒性依次为: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氟胺氰菊酯>氰戊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对藻、蚤、鱼的毒性均大大高于甲基对硫磷:溴氰菊酯对三种水生生物的毒性依次为:水蚤>鲤鱼>栅藻。鲤鱼对溴氰菊酯高浓度、短时期的冲击,具有一定的忍受性,这可减轻田间因施药不匀所造成的对水生生物的危害。鱼类在低浓度的溴氰菊酯溶液中长时期的暴露,对鱼类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一定造成致死的危害。

  生态学资料

  对水是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溴氰菊酯危害控制

  临床表现

  中毒表现

  轻度中毒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包括、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及恶心,并有精神萎靡、呕吐,口腔分泌物增多或肌束震颤者。

  中度中毒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a.阵发性抽搐b.意识丧失c.肺水肿。

  短期内密切接触大量后1-48小时出现面部感觉异常(烧灼感、针刺感、蚁走感或紧麻感),明显的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多汗、流涎;少数出现胸闷、肢端发麻、心悸、视物模糊、瞳孔缩小,病情进展可出现肌束震颤或轻度意识障碍或昏迷,还可发生阵发性抽搐,部分患者可发生肺水肿。口服10分钟至1小时后出现上肢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较严重。

  伤害处理

  清洗污染皮肤;口服者可用请水或2%-4%碳酸氢钠洗胃。以对症、支持为主,可给予肝泰乐、vitB6、能量合剂。控制抽搐:静脉葛根素250-300mg,2-4小时可重复一次。24小时总量不超过20mg/kg。唛酚生(mophenesin)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治脑水肿、肺水肿,给氧、减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按内科常规处理。严重用阿托品,但用量不宜超过10mg。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用葛根素。

  现场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处理场所。用水刷洗泄漏污染区,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生产操作或农业使用时,建议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溴氰菊酯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有哪些(溴氰菊酯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是什么)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溴化氢、氰化氢。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砂土。

  废弃处置

  用石灰浆清洗倒空的容器。塑料容器要彻底冲洗,不能重复使用。在规定场所掩埋空容器。

  溴氰菊酯危害防范预防措施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以上大家介绍的溴氰菊酯的危害及防范,提醒大家:使用该类农药时,要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或与有机磷等非菊酯类农药交替使用或混用,有利于减缓害虫抗药性产生。安全间隔期,叶菜类收获前15天禁用此药。对鱼、虾、蜜蜂、家蚕毒性大,用该药时应远离其饲养场所,以免损失严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