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双色柳怎么样(美国变色龙柳)
美国红丝垂柳和垂柳有什么区别?
美国红丝垂柳系杨柳科落叶乔木植物。树冠倒广卵形,一树双色。其主干和侧枝金黄色,小枝鲜红色细长下垂,垂丝密而细长可达5m;叶狭长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8厘米至16厘米,先端渐长尖,缘有细锯齿,表面淡绿色,背面银白色,较为美观。无飞絮,柔软下垂,婀娜多姿,形态优美,是植于河提、湖畔、池边最理想的园林观赏树种,亦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固岸护堤树种和平原绿化树种。其观赏性以冬季和春季效果更佳。
垂柳:
乔木,高达12-18米,树冠开展而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淡褐黄色、淡褐色或带紫色,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微有毛,上面绿色,下面色较淡,锯齿缘;叶柄长(3) 5-10毫米,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斜披针形或卵圆形,边缘有齿牙。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2 (3)厘米,有短梗,轴有毛;雄蕊2,花丝与苞片近等长或较长,基部多少有长毛,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2;雌花序长达2-3(5)厘米,有梗,基部有3-4小叶,轴有毛;子房椭圆形,无毛或下部稍有毛,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2-4深裂;苞片披针形,长约1.8-2(2.5)毫米,外面有毛;腺体1。蒴果长3-4毫米,带绿黄褐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美国变色龙柳是从来几月份开始变色?
冬季是观赏美国变色柳的最佳季节。我国北方从十一月始,至第二年四月中旬,其树干由绿色变金黄,嫩枝由绛红逐步变为鲜红,很是艳丽,映衬着白雪,颇为壮观,江西绿农还推出美国红丝垂柳。垂丝可达5米之长,年生长高度为两米。
美国红丝垂柳和美国变色龙柳有什么区别?
美国红丝垂柳
美国红丝垂柳是江西绿农推出的彩柳新品种,又名鲜红垂柳,该品种主干和侧枝金黄色,垂丝鲜红色,垂丝密而细长可达5m,形态奇美壮观,美化价值极高,冬季和春季观赏红丝垂柳效果更佳,一棵棵金黄的树体,长长鲜红的垂丝,被风一吹,万条红丝来回摇摆,宛如红发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红丝垂柳生长极快,当年前插苗可高达4m,粗度62.5px,,效益显著,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喜肥水,耐瘠薄,抗零下40度的低温和45度的高温,红丝垂柳在今后将是垂柳更新换代首选品种,前景十分广阔。
美国变色龙柳
变色龙柳最新品种,其形态其特,主干弯曲上长,一、二年生枝弯曲下垂,垂性好。叶狭披针型,长10-300px波浪型弯曲,叶正面深绿色,背面呈灰色。夏季,“万条垂下绿丝绦”,长长的枝条垂地,宛如女人披肩卷发,婀娜多姿;秋季叶片鹅黄;而冬季是观赏美国变色柳的最佳季节。北方从落叶后至来年萌芽前,其树干由绿色变金黄,嫩枝由绛红逐步变为鲜红,很是艳丽,映衬着白雪,颇为壮观。美国变龙柳长势快,抗性及适应性超强,耐极低温-38℃,全国各地均可栽种。
美国垂丝红柳跟莫斯科彩虹柳哪个观赏性更强?
美国垂丝红柳是变色龙柳最新品种,其形态其特,主干弯曲上长,一、二年生枝弯曲下垂,垂性好。叶狭披针型,长10-12cm波浪型弯曲,叶正面深绿色,背面呈灰色。夏季,“万条垂下绿丝绦”,长长的枝条垂地,宛如女人披肩卷发,婀娜多姿;秋季叶片鹅黄;而冬季是观赏美国变色柳的最佳季节。北方从落叶后至来年萌芽前,其树干由绿色变金黄,嫩枝由绛红逐步变为鲜红,很是艳丽,映衬着白雪,颇为壮观。美国变龙柳长势快,抗性及适应性超强,耐极低温-38℃,全国各地均可栽种。
莫斯科彩虹柳:该品种属银芽柳(Salixgra-cilistyla)的一个变种,耐旱耐湿,耐贫瘠,耐盐碱,适应性强,可在-35℃地区安全过冬。若任其生长,最高可达37米,树冠柱形,直径可长一米,粗壮挺拨,故在国外有“钻天柳”之说。全株枝条呈胭脂红色,到了初春绒球抽梢,一朵朵翠绿的绒球花散发出阵阵清香,飘拂的柳枝色泽艳丽,与白雪相映,犹如雨后的彩虹。莫斯科彩虹柳乔木性强,而且生长快,彩虹柳树姿优美,枝条紧密,秋季落叶后色彩红鲜,煞是壮观,彩虹柳特宜在公园湖边,河岸成排栽植,庭院绿化,孤植或群植皆宜,十分美丽壮观。是我国北方冬季唯一为红色的观枝大乔木,堪为当今优良的切枝、切花观赏和绿化先锋树种,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 江西绿农编赠
垂柳最新品种美国红丝垂柳的观赏价值如何?
垂柳最新品种—美国红丝垂柳[鲜红垂柳],该品种主干和侧枝金黄色,垂丝鲜红色,垂丝密而细长可达5m,形态奇美壮观,美化价值极高,冬季和春季观赏红丝垂柳[鲜红垂柳]效果更佳,一棵棵金黄的树体,长长鲜红的垂丝,被风一吹,万条红丝来回摇摆,宛如红发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红丝垂柳生长极快,当年前插苗可高达4m,粗度62.5px,,效益显著,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喜肥水,耐瘠薄,抗零下40度的低温和45度的高温,红丝垂柳[鲜红垂柳]在今后将是垂柳更新换代的极好的垂柳品种,前景十分广阔。
了解更多苗木产品和种植资料请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