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山
教会网
2025-03-08
灵秀山:云雾深处的古卷轴
晨雾漫过石阶时,灵秀山便成了悬在云中的古卷轴。青苔斑驳的台阶是散落的诗句,嶙峋山石是凝固的墨迹,蜿蜒而上的千年古道,正被松针绣成泛黄的纸页。
山脚的玉带溪是这轴长卷的引首。泉水自石罅涌出时,总带着山体深处的震颤,碎银般的水珠撞在黛色岩石上,溅起满谷清脆的磬音。游人们总爱在此掬水净面,却不知这是山灵用冰凉的手指在点化俗世尘埃。溪畔古藤交缠如篆,新发的嫩芽正临摹着北宋僧人留下的《听泉帖》。
半山腰的云岫寺是长卷的题跋。檐角铜铃摇晃着明成化年间的风,三进院落里,每一块铺地青砖都嵌着深浅不一的香痕。正殿后墙那道裂痕最为玄妙——某年惊蛰雷火劈开山墙,竟露出内里藏着的唐代飞天壁画。如今裂痕处生出几丛忍冬花,金黄花蕊倒像是飞天遗落的璎珞。
山顶观云台藏着整幅长卷的印鉴。子夜时分常有守山人遇见奇景:云海翻涌如研磨的松烟墨,忽有月轮破云而出,恰似一枚朱文闲章钤在天地之间。石栏上深浅不一的刻痕里,万历年间举子题的诗与当代驴客画的爱心,在晨昏线里达成某种玄妙的默契。
下山时总会途经那株千年银杏。深秋时节,金叶如雨,树根处供着无名山神的粗陶香炉。当地人说每片落叶都是山灵写废的草稿,飘到游人肩头便是赐福。暮色中回望灵秀山,云霭已将那轴长卷缓缓收拢,唯余风铃叮咚,似在催促未写完的偈语。
这座山始终保持着文人的矜持:它把惊天动地的地质运动藏在褶皱里,将刀光剑影的历史碾作护花的春泥。当我们用脚步丈量它的章节,山岚便悄然在我们骨缝间植入某种古老的平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