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社会保障研究生院校有哪些(开设社会保障研究生院校有哪些大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前三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劳动与社会保障学考研有哪些学校
比较多,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工科院校都有这个专业;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专业.本学科综合了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社会保障宏观政策、社会保障管理运行体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与管理以及社会求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建设性。
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院校排名
1、中国人民大学。
2、清华大学。
3、北京大学。
4、南京农业大学。
5、浙江大学。
6、武汉大学。
7、中山大学。
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北京师范大学。
10、复旦大学。
11、上海交通大学。
12、华中科技大学。
13、四川大学。
14、西安交通大学。
15、中国农业大学。
16、南开大学。
17、天津大学。
18、东北大学。
19、吉林大学。
20、同济大学。
21、华东师范大学。
22、南京大学 。
23、厦门大学。
24、郑州大学 。
25、中国地质大学 。
26、华中农业大学。
2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8、兰州大学。
29、中央财经大学 。
3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31、大连理工大学。
32、东北财经大学。
33、哈尔滨工业大学。
34、哈尔滨医科大学。
35、上海财经大学。
36、中国矿业大学。
3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8、山东大学。
39、华中师范大学。
40、湘潭大学。
41、中南大学。
42、电子科技大学。
43、第二军医大学。
44、中央民族大学。
45、辽宁大学 。
46、东南大学。
47、河海大学。
48、杭州师范大学。
49、南昌大学。
50、江西财经大学。
211工程的大学中哪个学校的研究生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211工程的大学研究生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校有:武汉大学、东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庆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
其中一些大学既是211工程大学也是985工程大学。例如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复旦大学等等。
扩展资料: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简介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在政府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胜任劳动社会保障管理、员工福利规划及相关基金管理与运用等工作,以及学校、科研单位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生应能够掌握管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精算、企业风险管理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和政策,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运用流程,熟悉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运作。争取达到英语六级水平,熟练利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相关网络工具从事实际业务和研究工作。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在基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新能源、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投资/证券、贸易/进出口、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人事专员、招聘专员、人力资源专员等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
西南财经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链接:
提取码: kepv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社会保障学专业 考研 都有哪些大学?
以下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重庆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
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等。
考研考试科目:
外语、政治管理学综合。在社会保障学、社会学、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社会统计学、社会保险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政策理论、公共管理、西方经济学等科目中选择两科。
扩展资料: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在政府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胜任劳动社会保障管理、员工福利规划及相关基金管理与运用等工作,以及学校、科研单位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生应能够掌握管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精算、企业风险管理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和政策,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运用流程,熟悉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运作。
争取达到英语六级水平,熟练利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相关网络工具从事实际业务和研究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
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以参加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