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

葛兰素史克被罚了多少(葛兰素史克?)

教会网 2022-10-23

paroxetine是什么意思?

paroxetine是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葛兰素史克被罚了多少(葛兰素史克?)

paroxetine中文名为帕罗西汀,适合治疗伴有焦虑症的抑郁症患者,作用比TCAs快,而且远期疗效比丙米嗪好,亦可用于原恐障碍、社交恐怖症及强迫症的治疗。

也常用来作网络流行语使用,引申为能救我的只有你,你是我的希望等类似的意思,表达他人对自己的重要性。

服用帕罗西汀注意事项:

1、服用本药前后两周内不能使用 MA0Is。

2、有癫痫或躁狂病史、闭角型青光眼、有出血倾向、有自杀倾向者或严重抑郁状态病史者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仍可安全使用,但应降低剂量。

3、一次性给药后,可出现轻微的心率减慢、血压波动,一般无临床意义,但对有心血管疾病或新发现有心肌梗死者,应注意其反应。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帕罗西汀

葛兰素史克案“马克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驱逐出境”,那不是说马克瑞可以逍遥法外了吗?

楼上的理解不是很恰当,按照法律在缓刑期间对嫌疑人的行动自由是有限制的也就是说在非特殊情况下马克锐是无法离开中国的,而驱逐出境是指在三年的刑期结束后他将被驱逐出境,换句话说就是驱逐出境理论上是发生在三年的有期徒刑之后,这两者并不矛盾

美国是怎样惩罚违规药企的?

美国这样惩罚违规药企:入狱8年, 罚款46.9亿。

罚得刻骨铭心。

尽管美国已成为世界上药品管理最完善的国家,但曾经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药品安全问题。

那是19世纪末期,美国正处于工业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利润的刺激和法律的放纵下,制药商将成千上万的药品掺入无效甚至有毒的物质,患者根本没有安全可言。

在二次大战之前,美国的食品和药品在以英国人为首的欧洲人看来,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直到1906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纯净食品药品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全国性的法令。

此后,美国逐渐构成了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为核心的药品安全监督体系,且成为其他国家效法的榜样。

由“乱”到“治”,美国的历史经验或许值得借鉴。

在美国犯事有多严重?

美国建立起严格的疫苗监管体系,实际上离不开1955年的一场危机。

当年,美国疫苗接种发生了最严重的灾难事件。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卡特制药厂制备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由于病毒灭活不彻底,导致12万名接种儿童中的4万人染病,上百人瘫痪,5人死亡。

最后,法院判决结果认为,这主要应该归咎于负责疫苗监管的国家卫生研究院。因为1954年已有研究报告了一些猴子接种这种疫苗后瘫痪,但国家卫生研究院生物控制实验室主管却对此视而不见。

这起事件促使美国建立起严格的疫苗监管体系,从研制、生产、运输、存储,到使用和反馈,各个环节都有比较严格的管控措施。

FDA拥有一支由多个下设机构组成的疫苗安全团队,随时监控上市疫苗对公众健康构成的危险,一旦发现危险,立即责令疫苗生产商将其疫苗召回或下架,违规行为将会带来巨大代价。

原阿斯利康公司资深研究员范军指出:“这一体系比较健全,违规操作的代价高昂,甚至从商业角度来说,疫苗生产厂家几乎没什么利可图。”

后来,美国相继颁布了多部涉及疫苗行业的法律。相关事件发生后,小到罚款,大到追求刑事责任,甚至可能将其列入黑名单,永远不准涉足该行业。

事实上,为了加强药品安全,美国长期以来对不合规制药企业的惩罚十分严厉。

据悉,美国麻州一家药厂在生产脑膜炎药过程中受到污染,导致76人死亡。该案涉案华裔药剂师陈葛南(Glenn Chin,音译)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31日被判八年监禁。

前不久,美国制药巨头强生(Johnson Johnson)被判了约47亿美元的罚单。这是因为强生爽身粉及其它含滑石粉的美容产品会导致卵巢癌,强生公司需向使用这种产品的22位妇女支付46.9亿美元赔偿金。

这是强生迄今为止在滑石粉产品致癌官司中面临的最大赔偿。不过,像这样的高额罚款在美国并不少见。

2009年,美国医药巨头辉瑞(Pfizer)被处罚了23亿美元,缘由是辉瑞的市场推广部门和销售部门在一种药品的营销过程中故意夸大该药品的适用范围。

在这当时创下美国有史以来针对不当营销处方药而开出的最大罚单。据悉,6位检举人,包括5位辉瑞员工和一名宾夕法尼亚医生分享了23亿罚款中的1.2亿美元,这实际上鼓励了民众参与监督制药企业的热情。

2012年,世界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因非法销售未经核准的药物,被罚款30亿美元。

美国前司法部副部长James Cole曾表示,这些数十亿美元的罚款,对任何胆敢以身试法的公司都是一个明确的警告。

美国如何监管药企?

除了惩罚严厉,美国也以先进的监管模式、广泛的数据来源和灵敏的反应对策闻名于世。而说到美国的药品监管,这里不得不提两部法律。

第一部是1906年颁布的《纯净食品药品法案》,这是美国食品药品管制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美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促进民众的福利。

该法首次明确列举了各种不正当的生产与商业行为,不仅部分地起到了保护消费者的作用,而且也限制了生产商和销售商追逐利润的手段和方法。

不过,由于该法本来就是妥协的产物,在许多规定上模棱两可,给执行造成了困难。于是1938年,美国又通过了《联邦食品 、药品和化妆品法》,弥补了《纯净食品药品法案》的不足。

《联邦食品 、药品和化妆品法》则赋予了FDA监督监管食品安全、药品、及化妆品的权力。

范军指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药品监管方面的权力相当大,这就确保当问题发生时,基本不会出现多个政府机关互相踢皮球的现象。”

据悉,执行法律和法规是FDA最高优先事项之一。该机构指出,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执行,一些受监管的实体甚至会无视最清晰的监管规定,或者不会充分警惕以确保遵守法律,这可能对公众造成伤害。

因此,FDA以各种方式监督和保持行业合规,例如对受监管实体进行检查 ,收集、分析国内外样品,发现违法行为时采取并公布执法行动等。

其中,检查和分析不仅可以防止企业不遵守规定,还可以为FDA提供宝贵的信息来源和被检查实体的重要反馈。

当FDA监管的产品对公众健康构成重大风险时,FDA的首要任务将是确定是否应该将该产品从市场上移除,如果需要移除,FDA将迅速采取行动并告知。

此外,FDA将尽快向公众披露尽可能多的有关其执法活动的信息。FDA认识到,这种披露会促进合规,并为消费者提供有关风险的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从某个上市后药品发生第一例不良反应报告开始,FDA就会持续关注该药品、迅速做出反应,组织专业人士对报告进行评估,根据报告的频度和严重程度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把致害事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FDA表示,违反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法律法规,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是不可接受的,可能会在民事上加以解决,并受到刑事制裁。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葛兰素史克为什么会被司法机关处以3亿罚款?

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是2013年7月爆出的一个药品行业的行贿受贿事件。涉及此事件的主要厂家葛兰素史克,利用贿赂手段谋求不正当的竞争环境,导致药品行业价格不断上涨。因涉嫌严重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GSK中国〕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侦查。透过已经查明的更多案件细节,一个跨国药企的商业贿赂利益链逐渐清晰,将药价推向虚高的幕后黑手开始浮出水面。

葛兰素史克事件

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是2013年7月爆出的一个药品行业的行贿受贿事件。涉及此事件的主要厂家葛兰素史克,利用贿赂手段谋求不正当的竞争环境,导致药品行业价格不断上涨。因涉嫌严重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GSK中国〕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侦查。透过已经查明的更多案件细节,一个跨国药企的商业贿赂利益链逐渐清晰,将药价推向虚高的幕后黑手开始浮出水面。

介绍

2013年7月11日,公安部的一则通报成为国内外医药

界的一枚重磅炸弹:因涉嫌严重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GSK中国〕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侦查。全球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持续发展[1],警方进一步披露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葛兰素史克中国)部分高管涉嫌经济犯罪案情。包括葛兰素史克中国4名高管在内,超过20名药企和旅行社工作人员被警方立案侦查。

公安部消息称,葛兰素史克中国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向政府部门官员、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行贿。涉案的葛兰素史克中国高管涉嫌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经济犯罪。旅行社相关工作人员则涉嫌行贿并协助上述高管进行职务侵占。

中国警方高层还获悉,截至2013年7月14日,包括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内,至少4家旅行社涉案,一些政府官员和医院亦卷入。

葛兰素史克事件并非外企涉嫌在华行贿孤例,之前包括辉瑞制药、摩根士丹利、IBM、朗讯、沃尔玛、德普、艾利·丹尼森等诸多知名跨国公司都曾在华涉嫌商业贿赂。

葛兰素史克中国是在华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葛兰素史克曾在美国、意大利、新西兰等国涉嫌违规行为被处以高额罚款。

中国警方仍在进一步侦查案件之中,据介绍此案牵涉利益链巨大。

案发

警方称非内部举报 旅行社活动异常引注意

此前媒体报道,葛兰素史克内斗、内部人士举报,牵出高管行贿受贿案,对此中国警方否认。

中国警方通报称,2013年年初在工作中发现部分旅行社经营活动异常。办案民警介绍,上海临江国旅几乎没做过任何旅游业务,但年营业额却从成立之初的几百万元飙升到案发前的数亿元。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部署涉案地的警方开展调查,发现葛兰素史克中国及其关联企业,存在重大经济犯罪嫌疑。

通报称,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公安部指示湖南长沙、上海、河南郑州等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于6月27日、7月10日组织开展两次集中抓捕,对葛兰素史克中国部分高管和多家旅行社部分工作人员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长沙警方相关负责人披露,6月14日公安部指令长沙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办理该案。6月27日,长沙警方协同沪、豫警方,在北京、上海、南京三地,对涉案药企和上海临江国旅工作人员实施抓捕。第一批带走14人。

6月28日中午,长沙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长沙警事”发布简短消息,首度披露“葛兰素史克(中国)有关高管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长沙市公安机关调查。”

彼时相关嫌疑人已被押解回长沙。

进展

2013年6月27日,长沙、上海、郑州等地警方展开统一抓捕。

2013年7月10日,长沙警方透露专案组第二次赴沪实施抓捕,将葛兰

素史克中国和另外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员共9人带走。

截止到2013年7月11日,公安机关已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相关旅行社涉案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经初步审讯,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2]

2013年7月15日,GSK终于打破沉默发布致歉声明称,“公司支持中国政府根除腐败的决心和医疗改革。上述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令人羞愧,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深表歉意”。GSK还表示,某些员工及第三方机构因欺诈和不道德行为严重违背了葛兰素史克全球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价值观和标准。葛兰素史克对此类行为绝不姑息和容忍。

2013年7月22日,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在伦敦发表声明,承认中国分公司一些高管卷入贿赂案件。声明称,一些熟悉公司运作体系的高管可能通过逃避公司流程和监管进行了不当操作,触犯了中国法律。葛兰素史克表示,对此类行为零容忍。葛兰素史克公司还表示,他们将全力支持中国政府根除腐败的决心和行动,全力支持中国政府的医疗改革,并已准备好与中国政府合作。声明称,葛兰素史克正在积极研究在中国的运营模式,计划通过调整运营模式,降低药品价格中的运营成本,从而让更多中国患者能获得买得起的药品。[3]

调查

中方调查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20余名涉案人员中,包括葛兰素史克中国的4大高管,4人在公司内部号称“四驾马车”,分别涉及法务、人事、市场和营销。

他们分别是,41岁的法务部总监,赵虹燕;49岁的副总裁、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45岁的商业发展事务企业运营总经理,黄红;以及50岁的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国维。

办案民警透露,上述4高管涉嫌通过各种会务收受贿赂、利用旅行社套现。民警称“数额巨大”,不过具体数额仍在侦查和核实之中。

已有警方掌握的证据显示,葛兰素史克中国举办8000万一场的年会,一名高管涉嫌一次从旅行社获取“贿赂”200余万。警方正对旅行社和葛兰素史克中国展开调查,涉及的上游官员和下游医药代表,仍在进一步侦查。

办案民警介绍,涉案高管套取现金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利用旅行社虚增会议规模和虚报会议两种模式。办案民警举例,某个会议,比如原本只组织了30个人,报账时,旅行社按药企的意思,虚增20人,按50个人报账。这些虚增套取的现金,一部分被高管非法侵占,据为己有;一部分留在旅行社账上,成为葛兰素史克用来行贿的“备用金”,用以维护医院领导、医生关系,或者对政府职能部门个别官员行贿,或用于消费、旅游。

行贿链条,上至工商、物价、人社等职能部门,下至中国基层医院、医生。有的卖一批药结算一笔钱,合作医生每人发信用卡,开药后第二天就把回扣打进账。

葛兰素史克中国涉案高管受访时坦陈,包括行贿费用在内的各种运营成本助推了药价虚高,保守估计“运营成本”占到药价成本的20%~30%。“贿赂链与利益链紧密相连,”据中国警方高层披露,警方前期调查曾遭遇很大阻力,行动中多次出现“严重泄密”的情况。“一些利益链上的内部人士通风报信,提前将公安调查的消息,泄露给相关跨国药企。”梁宏(葛兰素史克中国高管)有时会说,下面几个中层要钱去打点政府部门。他打电话,说要去拜访一下专家、官员。公司内部的规定,不允许送礼。让准备现金,规避法律风险。而客户提要求,都会第一时间满足。

中国警方表示,在为期半年的调查中,他们发现了700多名中间人,葛兰素史克公司涉嫌通过这些中间人向医疗部门官员和医生行贿,以要求他们向病人开葛兰素史克生产的药物。该公司还涉嫌“涉税犯罪”。

美司法部

继中国警方2013年7月拘捕了葛兰素史克的四名中国籍高管后,美国司法部也正在对此案进行调查,以查明该公司是否违反了《反海外贿赂法》。

虽然葛兰素史克是一家英国公司,但因为股票在美国交易所挂牌上市,因此美国执法机构对该公司具有司法权。该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司法部对葛兰素史克的调查已经扩大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

葛兰素史克的发言人则证实,自从中国的调查活动开始后,该公司就主动与相关的监管机构联络,其中包括美国司法部,公司一直在与监管部门沟通。

披露

一高管涉嫌收受200万

办案民警披露,葛兰素史克中国涉案高管,常利用决定会务的权力,收取旅行社的“贿赂”。

一名涉案高管介绍,公司每年都有会务预算,分内部会议和外部会议,每年的预算几亿元。一般内部会议,采购部会提供一份会务供应商名单供选择。相关高管有权决定或提供建议。上海临江国旅的负责人,为了获取葛兰素史克的相关业务,承接会议,直接行贿相关高管。

据办案民警称,个别旅行社为了拉拢客户,甚至专门雇佣年轻女性,向特定的高管提供性贿赂,时间长达4年。相关高管则会提前私下告诉旅行社,包括报价、预算等内容会提出建议。“4名高管直接拿贿赂。”办案民警称,4名高管每个人名下都有一家对应的旅行社,因此共涉及4家旅行社。

上海临江国旅承接一部分会议业务,从2009年到2012年,业务往来总额1.19亿元。2010年到2012年,一名高管手下涉及3000万元会务费,涉嫌直接接受“贿赂”200万元左右。这些钱有的以现金直接返给高管,有的则继续留在旅行社账上“备用”。

警方介绍,临江国旅老板的家人不会使用电脑,行贿高管后,会手写下账目,警方查获到手写的行贿账本。此外,旅行社负责人还与高管建立特殊关系,承接重大项目,“单个贿赂,有的高管一笔拿受贿上百万”。

讲述

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翁剑雍,也被警方控制。他被称作葛兰素史克中国涉案高管梁宏的“贿赂备用金库”。他讲述了其公司与葛兰素史克中国的合作。

内部管理严,通过旅行社走账

翁剑雍是上海本地人,最早在上海一家主营旅游、会务产品的旅行社工作。2004年,翁进入会务行业。

2006年3月,翁剑雍成立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公司雇员近40人。

在上海临江国旅宣传资料中,它是黄浦区旅游局十强旅行社之一,日常主要业务是组织在沪外资企业高端商务人员在中国及世界各地的会议、会务、会展和培训工作。“旅游行业的利润会高一些,有15%,但不稳定,”7月13日,翁剑雍在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介绍,搞会务,利润只有一半,8%左右,但每年客源稳定。

2007年6月,上海临江国旅成为葛兰素史克中国的合作公司。

翁剑雍说,葛兰素史克公司有严格的财务制度,不符合法规的不让报销。该公司餐费人均标准300元,人均超过500元要特别审核,送礼最多“春花秋月”,即春节送鲜花,中秋送月饼。“送礼、行贿等项目,走财务明账肯定是通不过的,暴露后,还会受到总部和内审部门的处理。”

翁剑雍说,公司高管要用钱,常常会通过旅行社走账,方式则是内部培训会或者半年会这样的会务形式。上海临江国旅最初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疫苗部合作。2009年国庆前后,通过朋友介绍,翁剑雍认识了梁宏,为了维护关系,翁还组织梁及朋友去台湾旅游。

变相受贿旅行费用

翁剑雍回忆,大概在2010年4月,开始与梁宏分管的部门合作。

“2011年开始,梁总开始在经济上提要求。”翁剑雍说,首先梁会直接要现金;其次梁特别喜欢旅游,一部分钱会拿去旅游,“国内国外都有”。

翁剑雍估计,2010年至2012年,与梁宏所在部门3年总的业务总额3000万左右,梁宏从上海临江国旅收了差不多200万元,“100余万的现金,旅游费用合计80万”。

翁剑雍举例,梁宏4人去马尔代夫、澳洲旅游,往返机票乘坐公务舱,入住豪华酒店,4个人的专属团队,总计花费约30万,但梁宏支付的费用,不到10万元。

“上海直飞马尔代夫公务舱一位4万多元,但梁支付每人的旅行费用总计仅1.9万元。超出部分的钱,都在给他的钱里冲抵。这些钱,他本人应该是清楚的。”

与五六家外资药企合作

翁剑雍说,他偶尔还会接到梁宏的电话,说下面的几个中层要钱去打点政府部门。“他给我打电话,说要拜访一下专家、官员,公司内部的规定不允许送礼。打电话给我,让我准备现金,规避法律风险。而客户提要求,我都会第一时间满足”

翁剑雍说,有的时候,结算和预算如果有差距,高管会要求“增加成本”,要求结算额多开一些。“比如,2012年下半年,梁总打电话让我准备25万元,说是要打点几个北京的官员,让我先垫付,下次开会通过虚增弥补。”2012年11月底,他承接梁宏所在部门2个会议,趁机合计虚报10万,虚增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把开会的人数,每次多报20人。因为意识到“这个行业水太深”,曾萌生退出的念头,把公司盘给别人,没想到年中就被警方抓获。“

据翁剑雍讲述,上海临江国旅除了葛兰素史克中国,还与别的五六家外资药企有合作。从2006年到2012年,年业务量从2000万增到2个亿,前后赚了差不多两千万。

想做亿腾医药的医药代表,不知道要求高不高?

这个外包公司啦,帮葛兰素史克卖药的。向医生行贿被公安机关抓过,害的葛兰素史克被政府罚了30个亿,以后谁敢找这种晦气的上黑名单的劣迹跑腿公司。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