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庆白酒怎么样(德春隆白酒)
陶渊明的谥号,世称分别是什么
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躬耕田园,饮酒赋诗,终老一生。
扩展资料:
陶渊明原本也有一官半职,俸禄尚可,衣食无忧,但是“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个性,使得他不能忍受官场的做作,内心饱受挣扎。陶渊明第一次出仕(做官),是在他29岁时。
可是他不能忍受官职之累,干了很短的时间,就辞掉世人羡慕的美差,回家种地晒太阳。辞职后不久,州里又召他去做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吏),陶渊明谢绝了做官,大概在家赋闲了六七年。
晋安帝隆庆四年(400年)到恒玄手下做事。第二年冬天因母亲丧,又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陶渊明再度出仕,做了刘裕的参军。
后来又做了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405年,陶渊明出任彭泽(今江西彭泽)令,这是他仕途生涯中最后一任官职。
这次是因为没有束带见督邮,督邮是汉代设置的一个督察的官职,位轻权重,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
魏、晋起地位不如前代,以后设置渐少。陶渊明不善于溜须拍马,他不束带见督邮,可见对官场这一套非常抵触,于是干脆挂印去职。
从表面上看,陶渊明辞官是不愿意曲身迎接、阿谀奉承上司,但是大背景则是东晋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社会黑暗,人民颠沛流离。
就其个性来讲,则是陶渊明深受圣贤书的熏陶,当天下无道或政治抱负难以伸展时,士大夫往往采取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回归田园世界,纵情山水之间,一似闲云野鹤,无拘无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怎样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关于中国白酒的历史
中国白酒的历史和工艺
一、白酒的起源
白酒是用酒曲酿制而成的,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又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蒸馏酒,通称烈性酒。中国是全球酒类饮料产销大国,白酒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白酒起源于何时?何人始创?迄今说法尚不一致。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醴”字,淮南子说:“清醴之美,始于耒稆”。《尚书说命》记载:“若作酒醴,尔为曲糵”。最早的文献记录是“鞠糵”,发霉的粮食称鞠,发芽的粮食称糵,从字形看都有米字。米者,粟实也。由此得知,最早的鞠和糵,都是粟类发霉发芽而成的。《说文解字》说:“糵,芽米也”。“米,粟实也”。以后用麦芽替代了粟芽,糵与曲的生产方式分家以后,用糵生产甜酒(醴)。商、周一千多年到汉朝,糵酒还很盛行。北魏时用榖芽酿酒,所以在《齐民要术》内无糵曲的叙述。1636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内说:“古来曲造酒,糵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逐至失传”。据周朝文献记载,曲糵可作酒母解释,也可解释为“酒”。例如杜甫《归来》诗里有“恁谁给曲糵,细酌老江乾”;陈騊声有“深深曲糵日方长”的诗句,这里“曲糵”也是指“酒”。
曲在《辞源》的解释为酒母,酿酒或制酱的发酵物,亦作“曲”。曲或鞠的简化字为曲。酒曲的发展,经过不断地技术改良,由散曲发展到饼曲,终于形成了大曲和小曲。大曲中主要微生物是曲霉,适宜于北方天气寒冷的各省。制造大曲的原料为大麦、豌豆或小麦,例如前者为汾酒、西凤酒大曲,后者为茅台、泸州酒曲等。因制曲原料为麦类,常称为麦曲,其形状似砖,又称砖曲,其曲块大和用曲量多,通称大曲,用于酿造我国的传统工艺名优白酒。小曲酒主要微生物是根霉和毛霉,在南方亚热带的温暖气候,有利于生产小曲及其小曲酒。制造小曲的原料为大米或稻糠,有的加入中草药,如邛崃米曲、董酒米曲;有的不用中草药,如厦门白曲、稗木镇糠曲等。1982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卡尔麦提(Calmette)在中国小曲中发现一种糖化力强的根霉,利用此种霉菌生产酒精,定名为阿明诺法或淀粉法(Amolproetzz),1985年正式投产。1956年,方心芳先生开始将小曲分离出的根霉分类及重要的生理特性的研究,确定了根霉是小曲的主要糖化菌。
二、酒曲的种类
白酒所应用的酒曲,大概可分为小曲、大曲和麸曲三类。小曲到南北朝时,已相当普遍生产,到了宋代时又有重要的改进,其根霉小曲成了世界最好的酿酒菌种之一。这种根霉小曲传播很广,如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尼泊尔、不丹、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在绳纹末期从中国传入了稻作技术和造酒技术)都有根霉小曲酿酒,产品受到国外人民的青睐。
小曲 大曲
麸曲是方心芳先生研究高粱酒的改良,提倡用曲霉制造酒曲,又称快曲,因制曲时间短而得名。制曲后,麸曲直接作为糖化剂,一般用量较大,仍有误称为大曲。酿酒必先制曲,好曲酿出好酒,这是培养有益菌类,利用自然界或人工分离的微生物,分泌出许多复杂的酶,利用它的化学性能来完成的。
白酒酿造始于何人?其说法不一。从战国时期《世本·作》:“仪狄做酒醪变五味”,这是造酒最早的文字记载,传至周朝,更有汉朝许慎《说文解字》“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口尝之而美,逐疏仪狄。杜康作秫酒”。至今杜康造酒之说广为传颂,及至日本人将酿酒工统称“杜氏”。更有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有人认为杜康是酿酒的祖师爷,这是一种悖论。宋高承在其《事物纪原》一书中说:“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酿酒也”,说明杜康究竟是哪个时代人,尚未搞清楚,何况当年杜康酿造的酒绝非今日的蒸馏酒。
三、白酒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微生物学原理推测,认为酒的起源,最早出来是水果酒,其次是奶酒,最后发现为粮食(谷物)酿造的蒸馏酒,这是讨论的课题。水果中含有糖类的果汁,如暴露于皮外,果皮上常附有酵母,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果汁就会发酵成酒。动物家畜的乳汁,其中含有乳糖,同样经酵母发酵为奶酒。谷物酿酒要复杂很多,粮食中为碳水化合物不是糖而是淀粉,淀粉需要经淀粉酶分解为糖,然后由酵母的酒化酶将糖变成酒。我国粮食酒中最早出现是黄酒,称为酿造酒,又称发酵酒,是不经过蒸馏的,随后才会出现为现在的蒸馏酒,即中国白酒,这与蒸馏器有关。
白酒在唐朝又称为烧酒,历代诗句中常出现烧酒。白香山有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雍陶亦有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当时的四川已生产烧酒。古诗中又常出现白酒,例如李白的“白酒新熟山中归”;白居易的“黄鸡与白酒”,说明唐朝的白酒就是烧酒,亦名烧春。研究白酒的起源,必先以蒸馏器为佐证。方心芳先生认为宋朝已有蒸馏器(《自然科学史》6卷2期,1987年),但他在1934年时曾说我国唐代即有蒸馏酒(《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调查报告》第7号)。1975年在河北承德市青龙县出土的金代铜质蒸馏器,其制作年代最迟不超过1161年的金世宗时期(南宋孝宗时),认为可信无疑。据西方在10或11世纪发现蒸馏法以后,就可能由发酵的饮料中得到较早的乙醇(酒精)。但在16世纪以来,由谷物原料直接制备乙醇,其酒精和水的类似饮料产品,就被广泛应用。
四、中国当代白酒业的辉煌佳绩
新中国成立以来,白酒行业迅速发展。从白酒质量看,1952年全国第一届评酒会评选出全国八大名酒,其中白酒4种,称为中国四大名酒。随后连续举行至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共评出国家级名酒17种,优质酒55种;1979年全国第三届评酒会开始,将评比的酒样分为酱香、清香、浓香、米香和其他香五种,称为全国白酒五大香型,嗣后其他香发展为芝麻香、兼香、凤型、豉香和特型5种,共计称为全国白酒十大香型。从白酒产量看,1949年全国白酒产量仅为10.8万吨,至1996年发展到顶峰为801.3万吨,是建国初期的80倍,近几年来基本稳定在350万吨左右,全国注册企业达3.7万家,从业人员约几十万。从白酒税利看,每年为国家创税利约120亿以上,仅次于烟草行业,其经济效益历来是酒类产品的前茅。从白酒科技看,中央组织全国科技力量进行总结试点工作,如烟台酿酒操作法,四川糯高粱小曲法操作法、贵州茅台酿酒、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和新工艺白酒等总结试点,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总结试点就是科研,科研就是发展发生力。从白酒工艺看,它的生产可分小曲法、大曲法、麸曲法和液态法(新工艺白酒),以传统固态发酵生产名优白酒,新工艺法为普遍白酒,已占全国白酒总产量70%。从白酒发展看,全国酿酒行业的重点,在鼓励低度的黄酒和葡萄酒,控制白酒生产总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节粮和满足消费为目标,以认真贯彻“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少污染和高效益”为方向。
白酒是我国世代相传的酒精饮料,通过跟踪研究和总结工作,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如从作坊式操作到工业化生产,从肩挑背扛到半机械作业,从口授心传、灵活掌握到有文字资料传授。这些都使白酒工业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一批厂家成为我国酿酒的大型骨干企业,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应继承和发展这份宝贵的民族特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酒文化,使白酒行业发扬光大。
工艺分类:
1、酱香型酒
w • 以高粱为原料、以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石窖堆料固态续糟发酵、固态蒸馏生产而成。主体香为4-乙基愈创木酚。
w • 代表酒----茅台酒,产于贵州省茅台镇。以高粱为原料,加曲发酵,发酵后经数次蒸馏提取的酒液无色透明。再放人缸中陈化,时间为3年至数十年不等。酒味香浓醇厚,酒度53。誉称为中国第一名酒。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可与法国干邑白兰地相比。
2、浓香型酒
w • 以谷物为原料、以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泥窖固态续糟发酵、固态蒸馏生产而成。主体香为己酸乙酯。
w • 代表酒1----泸洲老窖特曲,以高粱为原料,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泥窖固态续糟发酵,经多次蒸馏,制得的酒液清亮透明,酒味浓郁香醇,酒度60。蝉联五届全国名酒。
w • 代表酒2---五粮液,四川省宜宾市产。以高粱。糯米、小麦和玉米为原料,加曲发酵,采用老窖发酵的方法,发酵后也经数次蒸馏。获取的酒液清澈透明。味道醇厚清夷,酒度为60度。全国名酒,多次获金奖。
w • 代表酒3---剑南春酒,四川省绵竹产。以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为原料,加入麦曲发酵,经多次蒸馏。酒液无色透明,味道芳香浓郁,酒度60,全国名酒。
3、清香型酒
w • 采用清蒸二次清的工艺,以谷物为原料、以中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用陶缸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生产而成。主体香是醋酸乙酯和乳酸乙酯。
w • 代表酒---汾酒,山西省汾阳产。以高粱为原料,用麦曲加入发酵,采用数次蒸馏。所得的酒液清香郁雅,酒度60。为古今名酒。全国名酒
4、其它香型酒
w 兼型代表酒----董酒,产于贵州省遵义。以糯米、高粱为原料,加入大曲和小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长期发酵法,几次蒸馏。酒液晶莹透亮,酒味浓香甘美,酒度60。全国名酒。
w 江西大曲白酒原属此类型,后分出为特殊香型,简称特型。特型酒代表---四特酒,全国优质酒。
5、米香型酒
w 以大米为原料,以小曲(酒药、酒饼)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半固态、固态发酵,经蒸馏而成的白酒。
w 代表酒1---桂林三花酒,以大米为原料,以小曲(酒药)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半固态先培菌糖化、后发酵生产工艺发酵,经蒸馏而成,于山洞陈酿生产而成的白酒。全国优质酒。
w 代表酒2---广东豉香肉冰烧酒,以大米为原料,以小曲(酒饼)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半固态边糖化边发酵工艺于埕中发酵,经蒸馏而成30o(V)泡入肥膘肉生产而成的的白酒。全国优质酒。
(1)按白酒的香型分
酱香型白酒:以酱香柔润为持点,以茅台酒为代表。
浓香型白酒:以浓香甘爽为特点,以沪州老窖和五粮液为代表。
米香型白酒:以米香纯正为特点,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
清香型白酒:以清香纯正为特点,以汾酒为代表。
兼香型白酒:以董酒为代表。
(2)按生产工艺分
液态发酵白酒:豉香玉冰烧酒
固态发酵白酒;如:大曲酒
半固态发酵白酒:桂林三花酒
固液勾兑白酒:串香白酒
(3)按使用的原料分
高粱白酒
玉米白酒
大米白酒
薯干白酒
代粮白酒
(4)按使用的酒曲种类分
大曲白酒
小曲白酒
大小曲混合白酒
麸曲白酒
红曲白酒
麦曲白酒
3、其他蒸馏酒
这类酒是以粮食以外或葡萄以外的植物果实,茎、根、花或叶酿制成酒,再经蒸馏得到的含酒精饮料。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取消
.jiangyingtaoy | 2010-01-30 11:54:56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肯顶是不一样的,古代的白酒就和现在的酒酿差不多,顶多就有点酒的味道,酒精含量更是少的可怜,要不古人怎么可以千杯不醉呢!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各种各样,酒的特点也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
中国白酒在饮料酒中,独具风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白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拟的风味。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净、变化无穷的优美味道,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
我国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数这样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近几年,国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数,有不少较大的酒厂,已试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现市场初期,大多数消费者不太习惯,饮用起来总觉着不够味,“劲头小”。90年代初,城市消费者已经开始习惯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好的品种了。
白酒以前叫烧酒、高粮酒,建国后统称白酒、白干酒。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烧酒?白酒就是无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掺水的意思,烧酒就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蒸馏出的酒。
白酒的名称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兰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还有的按发酵、贮存时间长短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二锅头、回龙酒等,则又是以生产工艺的特点命名的。二锅头是我国北方固态法白酒的一种古老的名称。现在有的酒仍叫二锅头。现在的二锅头是在蒸酒时,掐头去尾取中间馏出的酒。真正的二锅头系指制酒工艺中在使用冷却器之前,以古老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即以锅为冷却器,二次换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谓回龙酒,就是将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为回龙酒。
我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众说不一,尚无定论。
一种说法,起源于诏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
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同还不可定论。有人认为我国民间长期相沿,把蒸酒称为烧锅,烧锅生产的酒即为烧酒。但烧锅之名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论据尚欠充分。
另一种说法,元代时(1271—1368年)由国外传入。
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再一种说法,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故人以为可信。
从文史资料的角度考察,古代的蒸馏酒分为南北两大类型,如在明代,蒸馏酒就起码分为二大流派,一类为北方烧酒,一类为南方烧酒。金瓶梅词话中的烧酒种类除了有"烧酒"(未注明产地)外,还有"南烧酒"这一名称。但实际情况是在北方除了粮食原料酿造的蒸馏酒外,还有西北的葡萄烧酒,内蒙的马乳烧酒;在南方还可分为西南(以四川,贵州为中心)及中南和东南(包括广西,广东)两种类型。这样的分类仅仅是粗略的,并无统一的划分标准。
由于烧酒的主要特点是酒精浓度高,许多芳香成分在酒中的浓度是随着酒精度而提高的,酒的香气成分及其浓淡成了判断烧酒质量的标准之一。我国风格多样的烧酒,主要是酿造原料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其次是酿造技术等因素。
北方盛产小麦,高梁,南方盛产稻米,广西一带产包米,新疆盛产葡萄,蒸馏烧酒的酿造原料因地制宜,不同原料用来酿造烧酒是很自然的事。在蒸馏酒发展的初期,人们也许并不清楚究竟哪种原料最适于酿造烧酒。经过长时间的比较,人们有机会品尝比较各种原料酿造的烧酒之后,对不同原料酿造的烧酒的特点有了较为统一的看法。
高梁酒:在古代,高梁烧酒受到交口称赞。清代中后期成书的浪迹丛谈续谈三谈在评论各地的烧酒时说:"今各地皆有烧酒,而以高梁所酿为最正。北方之沛酒,潞酒,汾酒皆高梁所为。"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高梁酒几乎成了烧酒的专用名称。这是由于高梁原料的特性所决定的。
杂粮酒:西南地区的烧酒在选料方面大概继承了其饮食特点,为强调酒香及酒体的丰富,采用各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发酵酿造。据四川博物馆的有关资料,四川宜宾的五粮液酒,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1567-1619)就被称为"杂粮酒",所用的混合原料中有高梁,大米,糯米,荞麦,玉米。当地文物部门所收集到的一例祖传秘方中这样写到:"饭米酒米各两成,荞子成半添半成,川南红梁溱足数,糟糠拌料天锅蒸,此方传子不传女,儿孙务必深藏之。"(此资料来自中国首届酒文化研讨会期间,四川省宜宾酒史展中的"叙州府北门外温德丰糟坊陈氏家传")。
米烧酒:东南一带,米烧酒盛行,如明末清初成书的沈氏农书曾提到,米烧酒和大麦烧酒相比,后者的口味"粗猛",质量不及前者。
糟烧酒:主产于南方黄酒产区,以黄酒压榨后的糟粕为原料,进一步发酵后经蒸馏而成。沈氏农书中记载了黄酒糟用来制造糟烧酒的方法。
经过长期的品尝比较,人们认识到不同的原料所酿造的烧酒各有其特点,总结到 "高梁香,玉米甜,大米净,大麦冲"。
从元代开始,蒸馏酒在文献中已有明确的记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我国蒸馏酒形成了几大流派,如清蒸清烧二遍清的清香型酒(以汾酒为代表),有混蒸混烧续糟法老窖发酵的浓香型酒(以泸州老窖为代表),有酿造周期多达一年,数次发酵,数次蒸馏而得到的酱香型酒(以茅台酒为代表),有大小曲并用,采用独特的串香工艺酿造得到的董酒。
西游记第十六回主要内容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师徒二人行走到观音禅院在那休息,悟空因争强好胜的性格将自己师傅的袈裟拿出给众僧阅览。那老住持见了暗自伤心,没有一件好的袈裟,便起了歹心想将唐僧的袈裟占为己有。为谋占袈裟,老主持想要纵火烧死唐僧师徒,却被悟空所知,悟空从天界借来避火罩罩住了唐僧所在的禅房,自己在一边鼓风,将火越燃越烈把禅院烧得一干二净。但没想到的是,此场大火烧了几天几夜惊扰了此处的一个妖怪,那妖怪见了袈裟也想夺去,就趁火偷走了袈裟。待唐僧发现自己袈裟不见后便责怪悟空都是他的错。悟空无法只得上山寻妖,索要袈裟。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叫喊者正孙悟空。唐僧收悟空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个剪径的强盗,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纵云离开唐僧。观音授唐僧紧箍咒,悟空接受龙王劝告,重来保护唐僧,戴上了紧箍咒,表示不现款违背师言。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行到观音禅院,老住持为谋占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鉴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黑风山的熊罴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悟空见一黑汉正与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开佛衣会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观音变为道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高老庄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而逃。悟空紧追。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那怪入洞取出九齿钉耙一悟空大战,当听悟空说为保护唐僧取经过此,那丢下钉耙,跟悟空去拜见唐僧,被取明为猪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乌巢禅师,从其处得《心经》一卷。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黄风岭的黄风怪先锋虎精,将唐僧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八戒一耙筑死。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悟空斗不过黄风圣,败下阵来。请来灵吉,抓住黄毛貂鼠变的妖精,救出唐僧。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朔州有哪些景点
朔州旅游景点:
崇福寺、雁门关、应县木塔、峙峪旧石器遗址、马邑汉墓群、广武古城、杀虎口、神头海
崇福寺
崇福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朔县城内东街北侧,始建于唐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建造。
崇福寺的主殿是弥陀殿,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至为可贵。殿身面阔七间,通阔40.96米,进深四间八
椽,22.31米。殿为单檐歇山顶,总高约21米。殿身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基高2.4米,基前又有宽敞的月台,衬托得殿宇高大雄伟,瑰丽壮观。殿正面檐
下,悬有“弥陀殿”竖匾一方,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原物。弥陀殿内的塑像,分布在长跨四间的大佛坛上,主像结跏跌坐,中为弥陀佛,左为观世音
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佛教称为“西方三圣”。主像两侧塑胁侍菩萨4尊,身式微曲;台前两角有两金刚侍立,威严雄健,怒目圆睁。好像在履行各自的护法职
守。这些彩塑都是建殿时作品,虽经明代重装,但造型、躯体、衣饰、面容没有大的变化,仍不失为我国金代塑像中的珍品。
雁门关
雁门关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
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
旦。
应县木塔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
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
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应县木塔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
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武古城
广武屯兵古堡位于山西大同山阴县南的雁门关长城脚下,是雁门关内外的咽喉要道,故有“北门锁钥”之称(此称同北京八达岭长城)。广武现有两座古堡,旧堡位
于勾注西陉,建于西汉时期,清雍正年间重建;新堡位于勾注东陉,建于明初,称广武城,最初用于屯兵住所,后变成民居。两座城堡,把守勾注东西两个陉口,形
势非常险要。广武城堡的前身,是战国时赵武灵王修建的“勾注塞”,隋改广武为雁门县,宋辽对峙时,宋占雁门关,辽占广武城。清时广武属代县,民国因之,日
伪时期,归山阴县所辖。
杀虎口
杀虎关古称参合口,唐朝称白狼关,宋朝称牙狼关。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刺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自从明朝隆庆五年,蒙汉“互市”以来,化干戈为玉帛,杀胡堡、得胜堡、新平堡(天镇)马市重新开放,为了缓和民族矛盾,遂改名为“杀虎口”。
杀虎口位于山西大同右玉县西北35公里处,是外长城一个重要天然关口。它东临塘子山,西侧大堡山,北依雷公山、庙头山,万里长城由东北向西南延伸而去,像
个半圆形围墙将杀虎口围在里边,东西两侧山岭崖陡壁立,苍头河由南向北贯穿其中,构成一道宽200多米,长3000多米的天然关隘。
[最佳旅游时间]:朔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基本上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只有6.8度。大同冬季非常寒冷,夏季天气较凉爽,是避暑的好去处。这里最显著的特点是昼夜温差很大,你最好多带一件衣服,以抵御早晚的寒气。
最佳旅游时间:每年的春夏两季是旅游的最佳时间。
[美食]:朔州的特产丰富,最为有名的要属 应县紫皮大蒜,为全国名特产之一,以小石口为最著名,其特点是:个头肥大、皮紫而薄、肉嫩实结、味辣秀美、久放不变色、长期不变味。还有 大葱,集中产地为南部边山区,其中王家窑村的大葱在全省驰名,其特点是:葱白粗长,芯不分枝,味香甜辣,切片后自成四六瓣。此外还有燕麦片、 黄 芪等等。
朔州特产
朔州黄酒
初创期:西汉时期。
原料:黄米、白酒、曲。
工艺:以朔州黄酒为酒基,以本地白酒为原料,加曲进行糖化,然后经压榨后,过滤去渣质即成。
特点:入口甜润滑软,味道香醇浓郁,酒精含量低。
功用:富含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养生活血之功,特别适合妇女、老人饮用。
沙棘汁
以平鲁和右玉的沙棘汁最为出名,已和著名品牌汇源果汁合作,批量生产。
[旅游简介]: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是一座新崛起的能源工业城市,地处大同盆地南沿,西北部与内蒙古高原毗邻,正处在我国东西部经济地带的结合部,是山西通往内蒙古高原的必经之路。全市总面积10639平方公里,总人口127万。
据朔州市境内“峙峪遗址”考证,早在2.8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战国时属赵,汉时置马邑县,属雁门郡。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徙都于此,十一年复为县。北周时置朔州总管府。明清时朔州属大同府。民国元年(1912年)置朔州县,属雁门道。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划归山西省雁北专区。1989年1日设朔州市。
为什么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不阻拦?
因为没有必要阻拦,古代的一顿饭不会比现代下个馆子贵。因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给力,只会多不会少,所以店小二才不会阻拦。
古代的酒楼饭馆
电视剧里常常能看到一个大侠风尘仆仆地来到一个酒楼,一坐下就点了一桌子酒肉,大快朵颐之后,丢下一锭银子就扬长而去。电视剧看多了,给人的印象是古代人吃顿饭就是那么贵,没有几两银子,似乎都不好意思在古代下馆子。
可事实上,古代的酒楼消费没那么贵,毕竟古代的酒楼只是去吃饭的地方,没有其他消费,所以光吃饭菜,还真花不了几个钱,也就是说按照古代的物价,去趟酒楼,点上几个招牌菜,也就不过几十文钱的事,还真用不到一两银子。所以古代的酒楼是古人经常消费的地方,不可能贵得离谱。
古代银子的购买力
都知道这银子在古代就是货币,但古人平时最常用的货币还真不是银子,而是铜钱。主要是因为这银子在古代属于大额面值的货币,就相当于现在几张百元大钞,小老百姓一般的日常消费用不到银子这样的大额货币,因此在古代实际能使用银子的场合不多。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的,因为古代的物价不高,按照古代100文一石大米(一石大米大约为现代120斤),那么一两银子就可以购买十石大米,也就是现代的1200斤左右大米,要是折换成现代的钱,怎么也得有几千块钱吧。可见在古代银子的购买力确实很给力,一锭银子虽说不能在古代买下什么十分昂贵的东西,但至少可以让一个出行在外的古人,吃喝用度一整天都不成问题的。
也就是说在古代,一般情况下,很少能用到银子来购买物品,或是结算费用,除非是做买卖的生意人,正在谈自家的营生,用到银子结算很正常,所以平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能看到银子。如果有一个人用银子来结算费用,不用想,也不用犹豫,肯定不会亏本。
而且古代的一锭银子少说也得有个几两重,就算是碎银子,也有一两左右,按照银子的购买力,支付小老百姓的日常消费绝对是绰绰有余,说不定还能狠狠地赚上一笔小财。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在古代这银子找零非常困难。
现代支付手段很多,不管是线上线下支付,也不管是多大多小金额支付,总之最后都能够精准支付,就算没有零钱,商家也会找零回来,就是不会让你白掏不该支付的钱。但在古代,这就很有难度了,虽然文钱很流通,而且与银子的兑换标准也很统一,可古代银子的校准仪器很少。
也就是说在古代,不是人人都能手中有个精准的称重银子的仪器。有人拿着银子来结算,虽然知道肯定是多了,但却因为没法知道具体银子的重量找零,一般商家不愿意找零,就会拒绝接受银子支付费用。在古代拿银子出来结算,那就是做好了多的就是小费的觉悟,根本不打算让商家找零。
所以在古代消费不算昂贵的酒楼,如果有人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肯定不会阻拦,说不定还能偷乐很久,毕竟这是一笔稳赚不亏的买卖。
上一篇:彼此是什么意思(彼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如何凉拌西兰花(怎样凉拌西兰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