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q了是什么意思 芭比q了配图
三年疫情,2022年终于过去了,这不,我的几个学生发了朋友圈,说2022年芭比Q了,过去的一年大家都很难,希望2023年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一个芭比Q了,很搞笑,也很有感情色彩,我突然有了兴趣,2022年学生关注的热词都有哪几个呢?
第一个:芭比Q。
学过英语的都知道,芭比Q是英文barbecue的读音翻译,意思是烧烤,可是国内有个抖音突然用了芭比Q来形容“完了”“事情搞砸了”,从此这个词就火了,连我那五岁的小外孙子都会说芭比Q了。
2022年芭比Q了,这个词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人们在负面情绪中,多了一点幽默、搞笑的趣味。
第二个:内卷。
内卷这个词开始时是在职场流行,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的现象。
后来学生党常常说内卷。譬如考试时,许多同学会熬夜学习,而自己如果没有用同等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的学习结果可能会被拉开差距。
这些同学就大呼:这也太卷了吧?我可卷不动了!
内卷某种程度上还形容内部的竞争。
我认为,内卷并不是纯粹的贬义词,如果有序的竞争,良性的竞争,卷一卷没什么不好的。
第三个:躺平。
早就有这种俗语:好吃不过饺子,好受不过躺着。在床上躺平,是一种生活状态,很多学生就拿躺平来戏谑自己的学习状态。
也有一些学生,遭遇学习困难症,于是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这也是躺平。
还有些大学毕业生,考不上研,也找不到工作,心灰意冷,于是就在家里躺平,成为啃老族。
第四个:小镇做题家。
小镇做题家,意思是出身于农村或者小城镇,但他是一个学霸,通过埋头苦读考上了985或者211大学。
这类学生学习特好,会做题,会考试,但没有背景,没有阅历。
我认为不管这个词是用来自嘲还是他嘲,背后所涉及的教育公平、阶层流动、就业难等问题都值得整个社会深思。
别看不起小镇做题家,山窝窝也能飞出金凤凰。
第五个:教材插图。
2022年5月份,人教版中小学教材一些插图被家长指出来了,认为不妥。比如美化西方价值观,丑化少年儿童,很多插图不伦不类,还容易引起不好的联想。
这件事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2022年8月份,教育部在调查基础上,追责27人。
这件事说明教材无小事,教材是课程的载体,也是教育的核心抓手,是涉及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
第六个:逆向考研。
同学们都在努力考研,本科毕业考211大学,211大学毕业生考985大学,大家都在向上考,这叫正向考研。
但是也有学生反其道而行之,985大学毕业偏考211大学研究生,211大学毕业偏考普通本科院校研究生,逆向而行,这就是逆向考研。
逆向考研的同学,有自知之明,不在上面卷,眼光朝下,力争上岸,稳中求进,这是一种考研思路。
第七个:全国高考Ⅰ卷数学难出天际。
2022年高考一卷的数学特别难,被考生称之为“难出了天际”。
使用高考一卷的省有: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9个省份,人家山东省不用高考一卷,河南、河北成为高考两大难省份,其原因不言而喻。
就这样,还让这些省份的莘莘学子数学“难出了天际”,找谁说理去?
第八个:大学生就业难。
疫情三年,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
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076万,比上年大涨167万。
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人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如果再加上回国留学生,大学毕业生总数已向着1300万迈进,占到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绝大部分。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令人难过的热词。
我觉得,身边的学生说得最多的热词就是以上8个,可能还有许多,网友们可以继续总结。
2022年马上翻篇,芭比Q了,希望2023年鹞子翻身,越来越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