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病(什么是职业病的三级预防)
职业病是指什么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范围是有国家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即工伤保险范围内的职业病是国家认定的法定职业病。
《关于执行曾经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当时没有发现罹患职业病、离开工作岗位后被诊断或鉴定为职业病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自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1)办理退休手续后,未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退休人员;(2)劳动或聘用合同期满后或者本人提出而解除劳动或聘用合同后,未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
职业病是什么?
职业病是指在企业或者单位挣取劳动报酬时,因工作原因而引起的疾病,属于社会保险中的工伤。
但是职业病是需要第三方机构来鉴定的,在商业保险中,职业病属于健康险的一种,如果被保险人从事的是高危行业,那么保险公司会先鉴定是否能保。
职业病需要注意一下情况:第一是职业病是受工伤保险条例的覆盖,只有在该条例之内的企业或者用人单位的劳动者才能享受工伤赔偿,第二点是劳动者必须是在职工活动中而引起的疾病,如果被保险人患有在职业病目录中疾病的一种,但不是在工作活动中而造成的也不会属于职业病。
职业病是什么意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职业病是一种人为的疾病。它的发生率与患病率的高低,直接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对职业病的定义,除医学的涵义外,还赋予立法意义,即由国家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我国政府规定,确诊的法定职业病必须向主管部门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在治疗和休息期间及在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死亡时,均应按工伤保险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待遇,有的国家对职业病患者,实行经济补偿,故也称为赔偿性疾病。
中国政府规定诊断为法定(规定)职业病的,需由诊断部门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职业病危害是指用人单位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告,培训等方式,使劳动者知晓工作场所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健康检查结果等的行为。
扩展资料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识别分析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应将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劳动者,在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防治公告栏,并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以及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贮存场所等设置警示标识。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检查和相关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使劳动者知悉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掌握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方法及相关警示标识的含义。
参考资料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职业病的诊断,一般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具有一定专门条件的单位进行。最常见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