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网-生活常识知识分享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天气

城固县历史怎么介绍(城固县历史怎么介绍这个城市)

教会网 2022-10-24

城固在哪里?

城固县位于陕西省汉中盆地中部,是西汉著名的外交活动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全县幅员2265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辖18个镇、6个乡:博望镇、龙头镇、沙河营镇、文川镇、柳林镇、老庄镇、崔家山镇、桔园镇、原公镇、上元观镇、天明镇、二里镇、五堵镇、孙坪镇、双溪镇、水磨镇、小河镇、宝山镇、五郎庙乡、三合乡、董家营乡、大盘乡、盐井乡、盘龙乡。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西北地区“小江南”。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工业门类比较齐全。近年来,全县经济持续增长,城建、交通、金融、电信、科教、旅游等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优惠的招商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国内外客商展示了无限广阔的投资前景。

城固县历史怎么介绍(城固县历史怎么介绍这个城市)

人文历史:

张骞

城固人-张骞

西汉著名外交活动家,迈向中国西部探险第一人,通往西亚丝绸之路的开通者--博望侯张骞。城固是张骞的故里

据近代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旧石器时期,本县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期,先民村落群居,生息繁衍。周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秦败楚于丹阳,取楚汉中地,与秦汉中地置汉中郡,同时置城固县。

秦、汉辖域广袤。三国蜀汉初,析南部地置南乡县。南朝宋改成城固。北朝魏正始、延昌年间,先后析东部地置龙亭县、兴势县。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城固为唐固。三年(620年),析县西北地区与南郑县部分地置白云县。九年(626年)废白云县,地并入本县。贞观二年(628年)复名城固。

地理位置

城固位于汉中盆地中心地带。全县总面积2265平方公里,总人口50多万,县域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依据地形特点,自然形成三部分:北部为秦岭山区,中部为汉江平川区,南部为巴山浅山区。其中,中部平川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左右,是全县经济较为发达区域。

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西北地区“小江南”。

------- 自然资源

生物

全县有林地面积21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初步形成了柑桔、猕猴桃、茶叶、食用菌、桑蚕、烟叶、及名贵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

旅游

旅游资源具有独特优势。我县是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古迹遍布,文物众多,可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有60多处,尤以张骞纪念馆、地母发祥地五郎关、道教圣地洞阳官、天主教总舵古路坝、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南沙河、汉太慰李固墓等十大景点闻名于世。

......................................................................................

矿产

矿产资源有潜在优势。现已探明有石灰石、大理石、硅石、花岗石等20多种非金属矿藏,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特别是硅石贮量大、品位高。

......................................................................................

水力

水力资源有相对优势。境内“一江五河”(汉江、湑水河、文川河、南沙河、堰沟河、牧马河)纵横交错,仅湑水河可开发利用水力资源8.86万千瓦,开发利用该河水力资源的龙头工程—一焦岩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前期工件已于去年正式启。

......................................................................................

军工

军工资源有借助优势。境内驻有陕西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燎原公司、核工214大队、空军航测团、试飞大队、5732l部队等多家中省单位,军工企业多,技术力量雄厚,有助发展的优势。

------- 人口就业

全县常住人口总量

全县常住人口总量464425人,常住人口中包括了外县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流入我县的20171人,不包括户籍在我县已流出县外半年以上的56343人。另外,常住人口中含驻地的武警部队,不含驻地的解放军现役军人。全县总人口为500597人。(注2)

......................................................................................

家庭户人口

全县共有家庭户148106户,家庭户人口454658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1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家庭户规模减少了0.6人。

......................................................................................

年龄构成

城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04328人,占常住人口的22.5%,15~64岁的人口为323524人,占69.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6573人,占7.8%。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5个百分点。

......................................................................................

性别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39273人,占常住人口的51.5%,女性为225152人,占常住人口的48.5%,男女性别比为106.3:100,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性别比下降了2.3个百分点。

......................................................................................

民族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63482人,占常住人口的99.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43人,占常住人口的0.2%。

......................................................................................

受教育程度人口(六周岁及六周岁以上)

全县常住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9320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46308人,接受初中教育的169321人,接受小学教育的160492人。(注3)

......................................................................................

城乡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36330人,占常住人口的29.4%,乡村人口328095人,占常住人口的70.6%。

--------------------------------------------------------------------------------

1、数据采于2000年11月1日0时。

2、全县总人口=全县常住人口+本县户籍中流入县外半年以上的人口-离开户籍地半年以上流入我县的外来人口。

3、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城固历史?

夏商(前22世纪~前12世纪)地为梁州之域。

周(前11世纪~前771)合梁州于雍州,地在雍州域内。

东周(前770~前221,即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前770~前476),地为蜀地。战国时(前475~前221

城固风景

),周贞定王十八年(前451,秦厉共公二十六年),秦“左庶长城南郑”,地属秦地。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秦躁公二年),南郑反秦归蜀,地属蜀。慎靓王五年(前316,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派司马错领兵灭蜀,地复归秦。周赧王三年(前312,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秦败楚于丹阳,取楚汉中地600里,置汉中郡,县属汉中郡。

秦县属汉中郡。

汉高祖元年(前206),县地属汉。五年(前202)高祖即帝位,县属汉中郡。新莽时(公元9~23年),改汉中郡为新城郡,县属新城郡。淮阳王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都长安,封宗室大将刘嘉为汉中王,县属之。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公孙述龙兴二年),公孙述取汉中,郡县归“成家”。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龙兴十二年)汉灭“成家”,恢复汉中郡,县属汉中郡。献帝初平中,张鲁依靠刘焉势力据汉中,建安六年(201),改汉中郡为汉宁郡,县属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曹操伐张鲁,张鲁降,恢复汉中郡,县属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取汉中,称汉中王,县属之。

三国建安二十五年(220)10月,汉禅位于魏。翌年(221)刘备称帝,改元章武,史称蜀汉,地属蜀汉益州汉中郡。蜀汉炎兴元年(魏元帝景元四年,263)魏灭蜀,分益州东北为梁州,地属魏梁州汉中郡。

晋初,县属梁州汉中郡。太康十年(289)封司马迪为汉王,改梁州为汉国(诸侯国),县属汉国。愍帝建兴元年(313),仇池氐王杨茂搜遣子扬难敌占据汉中,建兴二年(成—汉玉衡四年,314),梁州人张咸起兵逐杨难敌,以州降李雄(国号成—汉),县地归成—汉。

东晋初,县仍属成—汉。穆帝永和二年(成—汉嘉宁元年,346)晋派桓温伐蜀,次年(347)灭成—汉,县地属东晋梁州汉中郡。孝武帝宁康元年(前秦苻坚建元九年,373),前秦攻占梁州,县地属前秦。孝武帝太元九年(前秦建元二十年,384),桓冲收复梁州,县地复归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后秦姚兴弘始七年,405),氐王杨盛占据汉中,后秦遣俱敛攻汉中,杨盛降,县地遂属后秦。义熙九年(后秦姚兴弘始十五年,413),刘裕遣将平蜀,收复汉中,县地复归东晋。

南北朝,宋、齐沿用晋制,置梁州汉中郡,县属汉中郡。齐和帝中兴二年(502),萧衍自立为帝,建立梁朝,县地属梁。梁武帝天监三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504),梁州刺史夏侯道迁降北魏,县地属北魏梁州汉中郡。西魏文帝大统元年(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北魏开始分裂为东、西魏、县地属西魏。当年梁北梁州刺史兰钦攻汉中,西魏梁州刺史元罗降,县地复属梁。梁元帝承圣元年(西魏废帝元年,552),西魏宇文护遣大将军达奚武攻占梁州,县地属西魏梁州汉中郡。北周改汉中郡为汉川郡,县属梁州汉川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撤郡留州,县属梁州。炀帝大业二年(606),废州改郡,县属汉川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废郡复州、县属梁州。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十道,县属山南道梁州。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因凉梁声相近,改梁州为褒州,县属褒州。二十年(732)复名梁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山南道为东、西两道,县属山南西道梁州。天宝元年(742)废州,改梁州为汉中郡,县属山南西道汉中郡。肃宗乾元元年(758),改汉中郡为梁州,县属山南西道梁州。德宗兴元元年(784),改梁州为兴元府,县属山南西道兴元府。昭宗天复二年(902),西川节度使王建夺兴元,县地归前蜀。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前蜀王衍咸康元年,925),后唐伐前蜀取兴元,县地归后唐。后唐闵帝应顺元年(孟知祥后蜀明德元年,934),后蜀夺兴元,县地归后蜀。

太祖乾德二年(后蜀孟昶广政二十七年,964),宋伐后蜀,翌年(965)灭后蜀,县地归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改道为路,分全国为15路,县地属陕西路兴元府。神宗元丰八年(1085),划全国为23路,县属利州路兴元府。

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分利州为东西两路,县属利州东路兴元府。理宗端平三年(元太宗八年,1236),蒙古汗国攻占兴元,县属蒙古汗国。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蒙古汗国设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县属之。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分设,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夏天统三年,1364),夏帝明玉珍遣将军万胜取兴元,县地归夏。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明将徐达取汉中,改兴元路为汉中府,县属陕西行中书省汉中府。九年(1376)改陕西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县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汉中府。

城市一角(2张)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清军入汉中,县地归清。县初属陕西布政使司汉中府。后撤布政使司,设巡抚,县属陕西汉中府。

民国2年(1913)废府设道,县属陕西省汉中道。17年(1928)撤销汉中道,县直属陕西省。24年(1935),陕西省下设行政督察区,县属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7日城固县解放,县属陕甘宁边区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及汉中地委机关设城固县(今县委机关西部)。1950年4月,撤销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县直属陕南行政公署。1951年初行署撤销,设陕西省人民政府南郑区专员公署。1954年1月,改为陕西省人民政府汉中区专员公署,1955年6月改为陕西省汉中专员公署。1968年9月,改为陕西省汉中专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10月更名为陕西省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改为陕西省汉中地区行政公署,俱辖城固县。

城固县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城固县是陕西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文化遗址达437处,拥有五门堰、张骞墓、宝山遗址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李固墓、萧何墓等10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殷商青铜器文物36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00多件,位居全国县级第二。

跪求城固的历史风俗,历史名人,地方特色,神话传说,名对风景。

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城固人。

我们城固坐落于“中国最具历史文化魅力城市”,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的陕西汉中市。

城固县位于陕西省汉中盆地中部,是西汉著名的外交活动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全县幅员2265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辖18个镇、6个乡:博望镇、龙头镇、沙河营镇、文川镇、柳林镇、老庄镇、崔家山镇、桔园镇、原公镇、上元观镇、天明镇、二里镇、五堵镇、孙坪镇、双溪镇、水磨镇、小河镇、宝山镇、五郎庙乡、三合乡、董家营乡、大盘乡、盐井乡、盘龙乡。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西北地区“小江南”。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工业门类比较齐全。近年来,全县经济持续增长,城建、交通、金融、电信、科教、旅游等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优惠的招商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国内外客商展示了无限广阔的投资前景。

人文历史:

张骞

西汉著名外交活动家,迈向中国西部探险第一人,通往西亚丝绸之路的开通者--博望侯张骞。城固是张骞的故里

据近代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旧石器时期,本县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期,先民村落群居,生息繁衍。周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秦败楚于丹阳,取楚汉中地,与秦汉中地置汉中郡,同时置城固县。

秦、汉辖域广袤。三国蜀汉初,析南部地置南乡县。南朝宋改成城固。北朝魏正始、延昌年间,先后析东部地置龙亭县、兴势县。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城固为唐固。三年(620年),析县西北地区与南郑县部分地置白云县。九年(626年)废白云县,地并入本县。贞观二年(628年)复名城固。

地理位置

城固位于汉中盆地中心地带。全县总面积2265平方公里,总人口50多万,县域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依据地形特点,自然形成三部分:北部为秦岭山区,中部为汉江平川区,南部为巴山浅山区。其中,中部平川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左右,是全县经济较为发达区域。

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西北地区“小江南”。

------- 自然资源

生物

全县有林地面积21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初步形成了柑桔、猕猴桃、茶叶、食用菌、桑蚕、烟叶、及名贵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

旅游

旅游资源具有独特优势。我县是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古迹遍布,文物众多,可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有60多处,尤以张骞纪念馆、地母发祥地五郎关、道教圣地洞阳官、天主教总舵古路坝、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南沙河、汉太慰李固墓等十大景点闻名于世。

总之,如果你来城固,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了。另外,来城固,有几样东西你是不可以不吃的:城固套餐----面皮、菜豆腐。(吃了永远不会忘,据说,温总理也尝过呦)城固的柑橘(远销俄罗斯、欧洲)当然,要到秋天才能吃到。

城固面皮相传始于秦汉,它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成米浆,加水稀调相宜,上特制的笼蒸熟,待冷却后切成细条,具有白、薄、光、嫩、细、柔、韧、香等特点,再辅以豆芽、菠菜、胡箩卜丝,调配入芝麻酱、辣椒酱、大蒜汁、生姜汁、芥末、五香粉、精盐等佐料,拌后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食之爽口,气味芳香,风味独特。面皮吃法很多,除凉食外,还可晾干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还有炒、烩等吃法。它早以是人们喜爱的,风味独特的地方名小吃。

菜豆腐制作历史悠久。是汉中的名小吃。原在汉中是招待宾客的佳肴。现在以是大众化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经过浸泡,打磨成浆,用细箩或纱布滤去豆渣,煮沸,然后加入浆水菜酸汤点清待形成豆腐时,再滤出豆腐压成块。该豆腐质地细嫩,色泽清白如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吃法上有酸甜之分,用所剩的酸浆水加入大米煮熟,快熟时加入所制豆腐,粥熟食之酸香可口,特别食酸味豆腐时,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后清香意爽,余味无穷。

城固县的历史

夏商(前22世纪~前12世纪)地为梁州之域。

周(前11世纪~前771)合梁州于雍州,地在雍州域内。

东周(前770~前221,即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前770~前476),地为蜀地。战国时(前475~前221),周贞定王十八年(前451,秦厉共公二十六年),秦“左庶长城南郑”,地属秦地。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秦躁公二年),南郑反秦归蜀,地属蜀。慎靓王五年(前316,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派司马错领兵灭蜀,地复归秦。周赧王三年(前312,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秦败楚于丹阳,取楚汉中地600里,置汉中郡,县属汉中郡。

秦县属汉中郡。

汉高祖元年(前206),县地属汉。五年(前202)高祖即帝位,县属汉中郡。新莽时(公元9~23年),改汉中郡为新城郡,县属新城郡。淮阳王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都长安,封宗室大将刘嘉为汉中王,县属之。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公孙述龙兴二年),公孙述取汉中,郡县归“成家”。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龙兴十二年)汉灭“成家”,恢复汉中郡,县属汉中郡。献帝初平中,张鲁依靠刘焉势力据汉中,建安六年(201),改汉中郡为汉宁郡,县属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曹操伐张鲁,张鲁降,恢复汉中郡,县属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取汉中,称汉中王,县属之。

三国建安二十五年(220)10月,汉禅位于魏。翌年(221)刘备称帝,改元章武,史称蜀汉,地属蜀汉益州汉中郡。蜀汉炎兴元年(魏元帝景元四年,263)魏灭蜀,分益州东北为梁州,地属魏梁州汉中郡。

晋初,县属梁州汉中郡。太康十年(289)封司马迪为汉王,改梁州为汉国(诸侯国),县属汉国。愍帝建兴元年(313),仇池氐王杨茂搜遣子扬难敌占据汉中,建兴二年(成—汉玉衡四年,314),梁州人张咸起兵逐杨难敌,以州降李雄(国号成—汉),县地归成—汉。

东晋初,县仍属成—汉。穆帝永和二年(成—汉嘉宁元年,346)晋派桓温伐蜀,次年(347)灭成—汉,县地属东晋梁州汉中郡。孝武帝宁康元年(前秦苻坚建元九年,373),前秦攻占梁州,县地属前秦。孝武帝太元九年(前秦建元二十年,384),桓冲收复梁州,县地复归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后秦姚兴弘始七年,405),氐王杨盛占据汉中,后秦遣俱敛攻汉中,杨盛降,县地遂属后秦。义熙九年(后秦姚兴弘始十五年,413),刘裕遣将平蜀,收复汉中,县地复归东晋。

南北朝,宋、齐沿用晋制,置梁州汉中郡,县属汉中郡。齐和帝中兴二年(502),萧衍自立为帝,建立梁朝,县地属梁。梁武帝天监三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504),梁州刺史夏侯道迁降北魏,县地属北魏梁州汉中郡。西魏文帝大统元年(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北魏开始分裂为东、西魏、县地属西魏。当年梁北梁州刺史兰钦攻汉中,西魏梁州刺史元罗降,县地复属梁。梁元帝承圣元年(西魏废帝元年,552),西魏宇文护遣大将军达奚武攻占梁州,县地属西魏梁州汉中郡。北周改汉中郡为汉川郡,县属梁州汉川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撤郡留州,县属梁州。炀帝大业二年(606),废州改郡,县属汉川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废郡复州、县属梁州。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十道,县属山南道梁州。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因凉梁声相近,改梁州为褒州,县属褒州。二十年(732)复名梁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山南道为东、西两道,县属山南西道梁州。天宝元年(742)废州,改梁州为汉中郡,县属山南西道汉中郡。肃宗乾元元年(758),改汉中郡为梁州,县属山南西道梁州。德宗兴元元年(784),改梁州为兴元府,县属山南西道兴元府。昭宗天复二年(902),西川节度使王建夺兴元,县地归前蜀。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前蜀王衍咸康元年,925),后唐伐前蜀取兴元,县地归后唐。后唐闵帝应顺元年(孟知祥后蜀明德元年,934),后蜀夺兴元,县地归后蜀。

太祖乾德二年(后蜀孟昶广政二十七年,964),宋伐后蜀,翌年(965)灭后蜀,县地归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改道为路,分全国为15路,县地属陕西路兴元府。神宗元丰八年(1085),划全国为23路,县属利州路兴元府。

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分利州为东西两路,县属利州东路兴元府。理宗端平三年(元太宗八年,1236),蒙古汗国攻占兴元,县属蒙古汗国。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蒙古汗国设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县属之。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分设,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夏天统三年,1364),夏帝明玉珍遣将军万胜取兴元,县地归夏。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明将徐达取汉中,改兴元路为汉中府,县属陕西行中书省汉中府。九年(1376)改陕西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县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汉中府。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清军入汉中,县地归清。县初属陕西布政使司汉中府。后撤布政使司,设巡抚,县属陕西汉中府。

民国2年(1913)废府设道,县属陕西省汉中道。17年(1928)撤销汉中道,县直属陕西省。24年(1935),陕西省下设行政督察区,县属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7日城固县解放,县属陕甘宁边区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及汉中地委机关设城固县(委机关西部)。1950年4月,撤销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县直属陕南行政公署。1951年初行署撤销,设陕西省人民政府南郑区专员公署。1954年1月,改为陕西省人民政府汉中区专员公署,1955年6月改为陕西省汉中专员公署。1968年9月,改为陕西省汉中专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10月更名为陕西省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改为陕西省汉中地区行政公署,俱辖城固县。 1996年7月至今属于汉中市。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教会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